万科股权之争,近日来成为财经的关注焦点。昨天有篇文章把王石与任正非放在一起对比,认为王石该反思为什么没有人想干掉任正非?言外之意,王石做得不够好,所以才有人不满,要“干掉”他。
抛开王石为首的管理层与大股东的矛盾和其中的是非不说,话说如果一切都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话,投资人体现自己的权利无可厚非。管理层本身就应该对投资人负责,服从投资人的意愿。但拿王石和任正非对比,并以没人想“干掉”任正非来反衬王石的种种不是,其实完全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逻辑。
首先,整个事件中想“干掉”王石的是些什么人?
是管理层的人比如郁亮,想“干掉”王石取而代之吗?不是。是万科员工对公司不满要造反吗?不是。是中小股东联络起来要罢免董事会吗?也不是。所谓“干掉”王石,其实就是万科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对企业的控制权之争。外人很难理解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到底谁才是真正想代表全体股东的权利。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和任正非一样,王石并没有面临着来自万科员工方面的责难,至少证明了万科在内部企业管理上还是合格的甚至是成功的。
其次,万科是上市公司,而华为不是,这是能否“干掉”领导人的前提。
好,我们即使退一步承认有人想“干掉”王石的事实,但为什么万科的股东能做到,而华为的却不能。因为万科是上市公司,任何投资人想成为万科的大股东,只要有钱都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流通股来实现,这次的宝能正是这么达成目的。但对于一家非上市公司来说,正常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说,我觉得老干妈这样企业有前景想自己当CEO,但如果陶华碧老人不同意卖,那就根本没有可能。同样道理,即使有“野蛮人”看中华为,想觊觎任正非的主导权,也无从如宝能那样,从市场上收购股份获取大股东地位后进行发难。
再次,万科是房地产公司,而华为是IT企业,两家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
众所周知,房地产公司是相对垄断的重资产行业,建设周期长,主要依赖资本驱动。一旦企业策略确立之后,执行方向很少有大的变更。高层的压力多在于搞好与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供应商关系,少花钱多拿地;以及和银行等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保证自己资金的充裕。再加上万科在市场上的号召力,使得万科在供应链上处在较优势的市场地位。因此,客观上来说,万科高层的日常事务并不是很忙,工作节奏也不如市场化行业高管那么快。王石利用自己的假期出去爬个山,旅个游,什么的,也算不上什么玩忽职守。凭什么优秀企业家就必须天天加班,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
而华为是技术驱动型公司,面临着更加市场化的全球竞争。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面对市场变化随时做出反映,否则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领导人常常需要就此讨论、思考,并最终决策。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领导人面临的压力越大,工作节奏越快。任正非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在公司业务和管理之上,固然非常令人敬佩,但没有必要强求其他企业家都和他一样行事。
此外,王石和任正非是两个性格不同的企业家。
相比任正非的大器晚成,王石可谓是少年得志,性格外向,行事更加高调;而任正非恰恰相反,40多岁才开始创业,早过了激情年月,除了近年偶尔见诸报道外,之前很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外向和内敛只是个人的性格。外向的人未必比内敛的人差,只要能带领企业向前发展,都是优秀的企业家。万科和华为在行业上的成功,都证明了两位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即便是在华为,任正非也曾调侃过下属余承东爱说大话,但却把华为终端的重任交给了爱说大话的他。这表明任正非并不排斥外向性格的人,只以才能和品德来甄别员工。
万科控制权之争无论如何发展,都是股权和法理之争。就如英伦公投脱欧一样,结局是好是坏,既然由股东决定,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他们承担。旁观者并不需要担心太多,诚如很多人所说,一个万科倒下了也对中国经济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地皮尚在,资产尚在,损失的只是股东权益而已,我等屌丝们该买不起的房子同样还是买不起。
但是,用站不住脚的逻辑来讨巧大众,我觉得至少是不合适的。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