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物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的未知,之所以令人恐惧也是如此,譬如微信指数的横空出世。笔者粗略观察了下,目前至少已有互联网家装、汽车电商、电视行业、互联网医疗等领域迅速出现了微信指数与企业行业地位、知名度等挂钩的“实战案例”,客观说,惹了不少“笑话”。那么,对于微信指数这样的新事物,我们应该摆出怎样的姿势来迎接?不妨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下。
一、管中窥豹,从微信指数的“错用”说起
先看上图。咋一看,各企业的曝光程度、受关注程度似乎一目了然,比如造车领域的乐视汽车也不过是特斯拉的小零头。但亿邦这张图以及文章阐述的内容(具体不贴了)是有一定误导性的,多看几眼微信指数就明白了,看下图。
也就是说,乐视汽车87770的指数只是3月23单日的指数而已,今天就掉到29108了,但其在3月20日有个41万多的高峰,这个数字又与特斯拉49万(23日)的数值相当了。事实上,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微信指数目前的第一个不完善的地方——数据展示的只是当日实时指数,虽然有7日、30日、90日的标签,但数字上并没有加权平均的体现。我估计很多人都以为看到的数字是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数值,并不是。
不了解这点,就会闹笑话,譬如互联网家装领域一个类似的榜单分析,如下图。
问题比较明显了。这个榜单分析只是拿单日69872的数值(今天这个数字变成39945了),就下断言酷家乐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家装平台,实在有些过于哗众取宠了。
在这个榜单里,土巴兔以62788排第二,齐家网以19936排第三,后边都在几千的量级,但你随便拿出一家某个高峰值,也可能它是第一。如果从三个月数值来看,齐家网的均值是最高的(百度指数保持一致),在2月6日更达到了60万峰值,甩了其他家三条街不止,也超过特斯拉3月23日的49万——但你敢就此说特斯拉不够知名?
这种玩法一点都不高级,其实PR、品牌等相关从业者都很清楚,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微指数等都需要综合起来看,来大致判断一个企业的声量、知名度是怎样的,这些指数也是不能回避的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些指数之于企业知名度至多只能算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都算不上,更不要说是充分必要条件了。
二、几点讨论,微信指数还需要完善什么?
当然,微信指数刚推出,有不完善的地方是必然的,评判规则微信官方也没有正式公布。其实,上述那个互联网家装榜单倒是暴漏了微信指数另外几个有意思的“漏洞”,我们不妨再往下延伸讨论一下。
如图所示,这是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百度指数也好,微信指数也罢,都是关键词逻辑,那么,与关键词直接相关的词该怎么算?比如齐家这个词,从图中可以看出与齐家网是强关系,峰值曲线基本对应,简单来说,这两个词的指数值加到一起才能反映一个企业的大致声量。当然,也可能有一少部分是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层意思挂钩的,其中的比例如何更精准的辨别?
其他很明显的品牌词如,百姓网与百姓,58同城与58,等等,甚至还包括ofo与ufo等联想词也在这个逻辑里面。
沿着这种逻辑继续扩大范围,第二个有意思的点是——与提示品牌声量强相关的品牌代言人、冠名节目,比如齐家网的代言人黄晓明、土巴兔的代言人汪涵,这些词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微信指数这样的数字?
从笔者的理解,这可能要靠大数据或者人工智能来判断了,判断用户检索某个词时的真实诉求,或者从用户后续的检索行为来追踪判断。这对于微信指数、百度指数等来说显然是重要的,否则就很难准确评估指数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坦白说,微信指数在完善上面提到的问题和逻辑之前,还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知名度或者影响力的可用性标准,至少目前不能,公关公司和企业PR们也别忙着把这个放到KPI考核里。
与之相关,笔者还关心如何规避花钱刷指数的问题,百度指数在这个问题上并不令人满意,不止可以随便刷,成本还低的谁都不能拒绝,上个刷百度指数的价格图吧,PC端和移动端都有,不多展开了。
换个维度来说,即便百度指数、微信指数都是相对客观、完善的,对企业来讲也并不在多大程度上意味着什么。
比如摩拜今天的微信指数是650万左右,ofo大概在250万左右,摩拜敢以此为凭说自己是行业第一吗?这让易观等数据机构情何以堪啊?ofo前段时间宣称日订单破千万,好像也没敢说自己是第一。
说白了,对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是否有足够的成长性并不断优化,是否有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来提升盈利水平(企业不能盈利就是恶的,忘了谁说的了),是否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
创业环境够浮躁了,少点虚头巴脑,多点脚踏实地。而当诸如微信指数这样的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你才能尽可能做到——不回避,也不盲从。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