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名校贷发布了国内首份《校园贷诈骗数据报告》,报告统计汇总了2016年4月以来媒体曝光过的所有校园贷诈骗案件,数据涉及受骗人数和涉案金额、诈骗“借口”、大学生受骗原因等方面。报告数据之惊人令人深感监管与教育同行的紧迫性。
报告显示,自2016年4月至今,仅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件便多达41起,平均每月曝出2-3起,案件涉及全国22个省市,受骗人数约3679人,涉案金额高达5496余万元。与其他校园诈骗案件相比,该类案件发生频次之高、涉及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可窥一斑。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受利益驱使,受其害的甚至助其虐,发展下线,拉人借款,同时扮演了受骗者和施骗者的双重角色。报告显示,51.22%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骗局主要是因为“好处费”诱惑。一般情况下,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骗子承诺“钱不用你还”, 大学生在骗子的蛊惑下,对这样的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案件发生在2017年年初,内蒙古近千名大学生因轻信“800元就能买到苹果手机”的宣传,先后和骗子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大学生在分期网站购买至少两部手机,购买成功后交给骗子,再向骗子支付800元“手续费”,就可以获得其中一部。骗子承诺大学生无需偿还欠款,但实际上骗子将到手的手机进行变现,用于支付部分欠款,制造还款假象,然后在偿还2-3期欠款后卷款逃跑。大学生们在陆续收到催收短信时,才知上当受骗,自己不仅“被借贷”,还“被负债”。这起利用校园贷款平台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案件,涉及内蒙古赤峰市3所高校,涉案金额高达900余万元。学生们对800元能买到6000元的苹果手机的营销竟深信不疑,俨然是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心存侥幸,防骗识骗意识之薄弱令人震惊。前不久,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强调的“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金融理财知识及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勤俭节约、自我保护等意识”。推出《报告》的名校贷方面也表示,大学生财商教育和反欺诈意识培养刻不容缓。
据了解,名校贷将于7月1日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更名“名校贷公益”,全面转型校园公益事业,主要聚焦校园反欺诈和金融工具的引导使用,本次报告是以“名校贷公益”为主体推出的首个内容。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