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
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
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
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
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
《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
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
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2017年6月23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
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
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
网贷平台“爱又米”,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
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
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
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
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保险以做抵押。
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
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
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
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
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
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
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
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
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
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
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
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
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
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
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
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
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
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
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
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
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