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领域,除了改变出行规则的滴滴,同样迅速完成市场扩张和用户习惯养成的还有共享充电宝。
作为共享领域的独特分支,以街电为首的共享充电宝凭借其便捷、高需的优势,迅速成为商场、影院、火车站、机场的“标配”。
“扫一扫即可充电”的简单背后,是共享充电宝行业间的激烈商战。
为维护专利,街电与来电间的搏杀由来已久。
最早的出击者是来电。
2017年3月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电先后对多家同行发起了24项专利侵权诉讼。截至当年五月,共享充电宝行业关于专利的纠纷额高到7000万。
2017年5月,街电与来电第一次对簿公堂。不久后,街电反守为攻,同样就专利问题对来电发*讼。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来电与街电你来我往,多次诉讼与反诉。
作为防御者的街电最终反败为胜。
在2018年7月的判决里:来电就专利对街电发起的7项*,有6项被宣告为无效,其中包含被来电视为核心专利的吸纳式专利。
“街电的租借方法优化了用户体验,可以避免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收取用户费用、占用资源等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终认定,街电的租借方法优于来电。
两轮大战,街电接连获胜。
获胜源于专利的加持。街电在进入赛道的初期,就斥资1亿从“共享充电宝之父”刘同鑫受众买入了核心专利。
从共享充电箱到充电方法、更换系统,专利技术的加持,加速了街电的进化。
共享充电宝真正兴起是在2017年年初。
一年后的3月,街电发布数据称用户数量达到6000万,增长60倍。这一数据在11月增长到8000万。80%的市场份额,让街电坐稳了行业第一的宝座。
从一线城市的商场、餐馆到机场、酒店、医院等高流量场所的不断覆盖,街电的城市覆盖量和用户数量,开始远远超过同行。
此前支付宝曾表示,街电已经位列支付宝小程序共享充电宝第一,超过5000万的累积用户,意味着,每11个支付宝用户就有1个使用过街电。
从这一点来看,率先发起专利保卫战的来电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好处。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共享充电宝的重点在资金力、供应力、场景力和技术力,专利是护城河。
但“护城河之战”中,来电科技的优势并不明显,反而是街电借此机会不断完成扩张。
不难看出,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中,专利成为必备要素,但绝非全部。“专利+场景”才是在未来盘活整个行业的可行之策。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