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创业经验
  3. 正文

IPO手记:生死有命,各奔东西

 2019-05-08 10:38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沪江的IPO之旅,到今天,可能算是正式结束了。

和沪江的很多朋友都认识,聆讯后近半年,最终落得这个结局,眼看着他们从满心欢喜到备受煎熬、挣扎,一时觉得钻心的遗憾。

我们常用“树倒猕猴散”形容人情冷暖,不过很多时候,大家散得并不如此潇洒,有时甚至略显落寞。沪江的几位公关朋友,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们部门一开始说裁2/3,留核心骨干,3月上岸了一批,4月份全员被临时通知走人,现在只剩GR了。”沪江的一位离职公关人员对我感概,“我们都希望沪江好,也坚持到了最后,身边好多朋友都说沪江十几年了,老牌公司,不可能说倒就倒……”

“真觉得挺可惜的,我将近十年前就是沪江社团的用户……没想到最后是这么个结局,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吧。”另一位沪江朋友如是说。

“想先休息一段时间,折腾的心累”,离开后的这几位朋友,一半都在待业状态,“一群待业青年,哈哈,好像工作也不算难找,就是平台没那么好了吧”。

这些简简单单的话,却让人觉得有点心酸。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IPO,可能是不多的能够迈向“财富自由”的路径,运气好一点,多忍一忍,不说要财富自由吧,总算能有一些丰厚的回报。

而IPO失败,大家就只剩下默默走人、另寻他处这条出路。最近有几家公司在美股成功上市,听说有人都二次财富自由啦,相比之下,说“不成功,便成仁”,也不为过吧。

“沪江这波对我们影响其实挺大的,外行人都觉得多少是公关的锅”。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这就是公关人员不得不忍受的一面。

可能因为是公关同行的关系,我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甚至,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我本身是一家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公关负责人,我们早沪江这些公司一步成功登陆港交所,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同样失败,我可能也无法预料自己目前身在何处吧。

上市之后,总有几个媒体来消遣下你,至今还破发啊,股价不给力、投资人似乎不怎么买单呀。面对这样的牢骚,我基本是无视的,大市不好,没什么好说的。18年下半年开始,眼见上市失败的公司一个接一个,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上岸的公司来说,短期的波动,又能算什么呢。

虽然,上市成功也并没给我带来所谓的财富自由,不过,也唯有感恩吧,感恩时运总算待我、待我们不薄,其他的,不敢、不能也无法祭出矫情,再做他想。

客观说,在企业IPO过程中,除了管理层,最重要、最忙碌的,应该就是这群公关人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站好最后一班岗,公关团队的责任异乎寻常地重大。对于赴港IPO的企业来说,提交A1之后,和业务层面就已经没有了太多关系。

虽然,我们常常把这段时间称之为这家企业的静默期,你不好表态,你更不好辩解。也正因此,静默期反而成了竞品们,最佳的打击时期,而这些打击,远不是在网络上搞几个爆料、弄几个负面那么简单,更多来自于难以预料的、各种维度各种角落的质疑、举报乃至于投资人的压力。

而这些所有不为人知的压力,身处IPO进程中的企业,又务必不为人知地、最快速最高效地去整改、处理、解决。

抗得过去,大家皆大欢喜。抗不过去,就走人吧,谁也不必多说什么。也无什么颜面可说。

有时候会感叹,在资本的战车前面,我们这些螺丝钉们,是如此渺小,你无法阻挡,无法撬动,甚至无法靠得太近,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祝福着它,只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舍身一跃,迎接一个谁也无法百分百预料的结局。

生死有命,或者各奔东西。潮起有时潮落,各自祝福吧。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ipo
ipo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 黄金三原则,中国企业出海制胜之道

    近日,汽车对供应商的一则降本要求邮件流传于网络。该邮件称,向该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降价需求,即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事件一出,群情哗然,然而,这只是国内市场内卷的冰山一角。国内许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容量趋于饱和,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各种竞争手段,如价格战、广告战、舆

  • 星巴克VS瑞幸,新王、旧王之争给新CEO带来哪些启示

    “变化是生命的元素,求变是生命的力量”,马克·吐温曾这样解释生命。而商场上何尝不是如此,正因为世异则事异,求变也是企业的常态。近日,星巴克官宣布莱恩·尼科尔(BrianNiccol)将于9月9日接替拉什曼·纳拉辛汉(LaxmanNarasimhan)成为新的董事长兼CEO。换帅消息一经传出后,股价迎

  • 宝问|吴声:复制别人的路径不如做独特的自己

    访谈/崔大宝嘉宾/吴声2017年至今,在每年立秋时节,吴声都会以独立演讲的方式,发布年度商业方法研究成果,解读新物种案例,洞察中国商业过去一年的变化和挑战。时间荏苒,一晃,吴声年度演讲“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已经走过8载春秋。吴声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站在商业战场的边缘,观察、揣摩、洞察每一个

  • 王通:掌握价值思维,到处都是商机

    价值思维是做知识付费的关键,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有用的价值感是吸引客户的关键。课程内容关键在于引发学员重视,简单几点,他们就可以收钱。

  • 每年只服务十几位高净值客户,这个要求苛刻吗?

    秦刚老师好:我在保险公司做了21年,别人的产品都是有形的,我的产品是无形的。我不知道这种无形的产品,如何嫁接互联网去卖。我线下做的很好,但是我去年得了肺癌,有1年半没有上班,等于是跟客户脱节了。我现在一直做直播,一直做短视频。我做短视频和直播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还活着,还能为别人提供服务。后来

  • 任何一个小众市场,都有足够多的用户等你挖掘

    秦刚老师:您好,我是圣媛,在北京。2006年我读研的时候,进入体重管理这个行业,当时是一家私营企业。2008年,美国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体重管理咨询公司进入中国,我所在的私营企业被这家外企收购。我本人也进入这家外企,成为了它在中国的首批员工。它的瘦身理念更多是以生活习惯为主,用团体课程的方式进行干预。

  • 想挣大钱,一定要聚焦!做减法!学会拒绝!

    秦刚老师:您好。我是卖土猪的白雪公主,在山脚下和您连麦。我来自山西,本职工作是一个高中教师,为了帮助弟弟给农民工发工资,导致我负债97.3万。从那之后,我过上了天天背债的日子。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元,97万的负债什么时候才能还完,我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偷偷地哭。后来,我

  • 早期赚钱的人,都做大健康了

    最近录了几个大健康创业的短视频,发现有好几个多年没有联系我的朋友,开始主动联系我。这些朋友是在我做it网站的时候,他们在做it的经销商,有卖it的配件,有卖it的原装机等等。他们为什么联系我?很简单,因为他们现在也开始在大健康领域创业,他们看到我开始讲大健康创业的话题,非常的感兴趣,开始主动联系我。

  • 白杨SEO:为什么任何“创业”都要先找客户需求?以自己大学真实故事举例

    创业,一般理解,狭义讲是指创办了个企业,广义是指创造一番事业。我之所以把“创业”加了个双引号,除了上面狭义或者广义之外,我觉得像个体工作室、个人IP、自由职业甚至线下各类路边摊也可以算。当然绝大部分人不会同意,他们会认为这哪里是创业,这就是生存。不管是理解成创业,还是生存,为什么都要先找用户需求?先

    标签:
    互联网创业
  • 38岁的中年人一定要创业

    关注卢松松,会经常给你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观点。这是卢松松视频号会员专区一位朋友的提问,我觉得中年人都可以看一看:松哥,你好,我在深圳,年龄38岁。我是从seo转做销售,工资不是很高,做的也很煎熬。目前这个行业属于制造业,非标定制加工。我在这个行业7年了,对行业比较了解,想自己创业,但是这个行业属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