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奥维云网的估算,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并且还将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
对于这样一组数据,几乎所有的智能家居从业者都为之兴奋,甚至早已做好了入场分蛋糕的准备。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如此千亿级的市场似乎和自己没太大关联,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流行了五六年,可自己的家却始终智能不起来。
早在1999年的时候,微软就拍了名为“Microsoft Smart Home”的广告片,女主可以通过语音指令、中控面板等控制家里的灯光、安防、影音等设备,甚至可以让冰箱自动下单即将用完的鸡蛋……可过了整整20年后,智能音箱还控制不了家里的电灯,想要用手机控制洗衣机、空调、电视等智能家电,恐怕要下载几十个App。
面对这样的现状,华为在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IoT开发使能三件套等动作后,正式发布了HUAWEI HiLink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依托华为智能生活的5G、AI、1+8入口和多协议连接能力,整合智能家居的前装和后装,为消费者提供多空间、多系统、多品牌及不同人群的智能化套件。
为什么需要全屋智能?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来看看智能家居的典型现象:如果你买了A品牌的扫地机器人,买了B品牌的智能音箱,本以为可以直接用语音控制扫地机器人工作,结果发现两个产品压根不兼容。
通常可以给出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协议标准的不成熟,不管是ZigBee、WiFi还是蓝牙,都有厂商在努力将这些连接协议完善成熟,却始终无法做到不同品牌间数据的互联互通,结果就是,同样是智能硬件,体验上反倒制造了一个个智能孤岛;
二是智能系统的不完善,智能家居经常被提及的名词就是“智能中枢”,扮演这一角色的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智能音箱,作用就是数据处理和协同,比如当你在厨房中询问智能音箱土豆炖牛腩的食谱时,相应的步骤应该出现在冰箱或者油烟机的屏幕上,而不是在客厅的电视上播放。
当然就现阶段的智能家居而言,主要的壁垒还是协议标准,对应的也出现了一些智能家居集成商、智能音箱厂家,试图以平台化的形式尽可能多的兼容其他品牌的设备。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场景上的割裂,但也存在不少智能化的盲区,比如仅仅是协议上的部分兼容,交互方式仍然不统一;再比如主要集中在后装产品上,触及用户刚需的前装市场成了智能化的深水区。
华为消费者业务IoT产品线总裁支浩表示:“解决全屋智能的首要条件,关键就是要解决基础套件,这是最重要的。你们家装十几个蓝牙的开关,你去感受一下,这会很难受,所以一定要解决最基础的连接,包括电的连接、水的连接,要先把这些解决掉。”
理清了智能家居的现状,再来看华为所提出的“HUAWEI HiLink全屋智能”理念,可以视为一场必然存在的“降维打击”。
其一,统一的用户体验。华为通过统一VUI、GUI的形式将分布式多终端入口全面打通,同时在华为1+8全场景入口矩阵的支撑下,用户可以在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入口连接智能设备,覆盖了生活中所有的高频场景,并且在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上进行了统一。
其二,通用的协议标准。以“华为IoT开发使能三件套”中的HiLink开放平台为例,HiLink SDK的连接技术从WiFi扩展到了ZigBee、蓝牙等通用网关,目的是帮助网关厂商快速构建归一化标准网关的能力,这样可以减少设备厂商接入HiLink的复杂度和时间,让前装和后装全面兼容。
其三,延伸的服务场景。家庭场景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就像华为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已经涉及智能家庭、移动办公、智慧出行、运动健康等场景,也就是说华为还将在全屋智能的基础上,不断接入互联网服务、社区服务等等,冰箱自动下单买鸡蛋的设想不会停留在广告片上。
不难看到,诸如华为的全屋智能理念更符合人们对智能家居的设想,也注定是智能家居的进化方向。
不做“全家桶”的华为模式
在4500亿元的机会窗口前,华为不会是唯一一家选择深耕“全屋智能”的玩家,小米、海尔乃至国美等都提出过类似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在产业链条长且细碎、产品标准化低等因素的制约下,不少全屋智能最终成了“全家桶”。
不是所有的玩家都有能力去赋能,也不是所有的玩家愿意下功夫扩展通用网关,“全家桶”的战略模式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按照一个简单的标准去定义产品,比如全部采用蓝牙Mesh技术,无疑会降低硬件产品开发的难度,也有利于优化产品的兼容性;另一方面,用户为了体验上的完整性,需要一直从“全家桶”中挑选产品,既可以增加产品的销量,也有助于提供一套差强人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只是对消费者而言,家庭场景下涉及的常用品类超过50个,可连接的节点超过150个,可以选择的品牌多达2000个,一旦陷入某家的“全家桶”中,势必要牺牲可供选择的空间,从单个品牌一整套打包购买。有些遗憾的是,这种间接绑架用户的“全屋智能”玩法,已然成了行业的潜规则,以至于被越来越多的玩家复制。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华为的“HUAWEI HiLink全屋智能”方案,其实是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
在“单品智能”还是主流的时候,形形色色的品牌推出了五花八门的产品,诸如智能灯、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冰箱、智能窗帘等等,智能有余但体验不足,如果不是有一定数码知识的极客,多半会被搞得一头雾水。彼时华为就试图用HiLink进行“去孤岛化”,利用开放的协议、中立的标准进行跨品牌合作。
截止到2019年中,华为的HiLink平台已经拥有超过5000万注册用户、600家加盟生态伙伴、超过1000款认证产品,覆盖了100多个生活品类,1.5亿IoT连接设备。
不过后装智能家居更偏向于DIY,缺少智能家居的统一布局,在消费者从极客到普罗大众的过渡中,可以更快触达消费者的前装市场通用不可或缺,前提是解决前装和后装的兼容性问题。与之对应的,华为开始从ToC开始向To B延伸,整合前装和后装市场,融合一整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华为并没有选择“全家桶”模式,而是联合IDH、SI等合作伙伴,以构建中台的形式为合作伙伴赋能。比如在于IDH伙伴的合作中,华为通过输出HiLink开放平台、LiteOS端侧智能系统、IoT专用芯片在内的“使能三件套”,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软硬件开发服务能力,同时与IDH伙伴一起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
可以确定,华为HiLink平台已经凭借连接技术、芯片技术、开放思维等成为IoT领域的佼佼者,如今正在将To C的成功经验复制到ToB市场。
做赋能者,而非掠夺者
在AI、5G、IoT等红利的烘托下,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的过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的水槽还是传统的家居产品,如今已经被纳入家电的范畴,原因是水槽不仅和洗碗机的功能融合,甚至还兼具净水器的功能。而随着AI、5G等新概念的落地应用,诸如此类的产品融合只会有增无减。
沿循这样的轨迹,一场围绕智能家居的抢滩战正在酝酿中,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风口驱动的创业者无不跃跃欲试。或是对传统家电进行改造,或是通过补贴抢占用户市场,又或者打着智能家居的招牌围猎下沉市场,好一番热闹。
只是从中商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仅为4.9%,远低于美国、挪威等渗透率高达30%以上的市场。企业在摩拳擦掌抢风口,可消费者仍然在观望,典型的“外冷内热”。
归根结底,智能家居仍属于“技术驱动型”市场,产品周期与技术周期有着鲜明的正相关,当技术领域相对沉寂时,产品市场注定不会持续火爆。在标准不一、体验较差、场景割裂、成本偏高等棘手问题被解决之前,行业需要的恰恰是华为这样的赋能者。
支浩给出的观点是:“开放,还需要内容,首先,华为HiLink通过‘IoT开发使能三件套’给伙伴广泛赋能;第二个是要合作,我们并不赚钱,我们是为我们的伙伴打广告,整合行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全屋智慧体验,华为是行业的赋能者,而不是行业的掠夺者。”
在“全屋智能”的布局中,华为通过工具集训、联合创新等帮助合作伙伴进行产品的智能化升级,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投入,以此来加速全屋智能的落地。倘若只是向合作伙伴销售智能化套件,或者以代理商的形式进行合作,终归只是在瓜分市场红利,难以催生出真正的用户需求。
或许所有市场从元年到爆发,都有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相比于五年前动辄“颠覆时代”的口号,当下的头部玩家们已经多了几分耐心和谨慎,同时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择下,市场终究会回归“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的本质。
不排除在华为HiLink平台的吸引下,有更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最终形成一个惠及千家万户的大生态联盟的可能。至少在“全屋智能”的市场教育中,华为已经给出了整合前装与后装的新路径。
作者 | Alter 公众号 | Alter聊IT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微信号imhefei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在技术持续升级、消费者观念发生转变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与智能相关的设备销量逐渐走俏。能够为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产品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行业日渐火热,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照明,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
智能家电是当下最热门的消费品类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智能家电不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清洁、烹饪等功能,还能够通过智能互联、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等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健康、美好的生活体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中,添可作为一家智能科技创新公司,以其高端智慧生活电器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
在3月24日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萤石发布了TVStudio,这款外形酷似机顶盒一样的产品,一屏变三屏,电视屏摇身一变成为互动屏,中控屏和娱乐屏。
美国时间2023年1月8日,全球最大的科技展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ConsumerElectronicsShow,简称CES)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完美落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始于1967年的美国CES一直被视为国际电子科技产业的“风向标”,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新
一个是满足“向往生活”家居品牌,一个是贯穿儿时记忆的快乐符号,当顾家家居和旺旺相遇,将打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12月27日,顾家家居和旺旺联名打造的快闪店“顾家奇妙旺事屋”于杭州银泰落地,一同让“旺事”发生,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送“旺”。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会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IAEPC联合发起人黄锦辉先生。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黄锦辉教授勉励年轻人要像懂中文和英语一样懂AI,
昨天新出了一个AI,据说比DeepSeek还牛,而截止到今早,已经有10万人在排队申请Manus邀请码了,而且它邀请码已经炒到10万了。这是北京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蝴蝶科技,创始人是一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90后毕业生肖弘,突然向全球宣布: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通用智能体产品出现了,名叫Manus
谣言肆虐,擦亮眼睛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从实在智能最新发布的实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级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这款AIAgent真的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AIAgent构建到执行全自动化,持续进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实在智能重磅发布实
崔大宝|节点财经创始人进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势:资本市场,与之关联的概念炒不动了,英伟达股价动辄暴跌重挫,引发“泡沫戳破”的担忧;消费市场,BATH们的推新活动少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众的关注度降了……热闹的大概只剩下两场酣仗:自5月15日字节跳动宣布“以厘计费”,打响国内大模型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业单位发录取公告了!坏消息!他们没录你,录了个数字人。图片来源网络随着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机构开始用上了“数字员工”。甚至很多中国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也被这些数字人给捧上了。数字人捧上了“铁饭碗”简单翻看一下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