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重负下的社区:智慧化进程亟待提速

 2020-02-21 10:40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2019年12月份,德勤在《超级智能城市2.0》中对“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了新的主张:强调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以人为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涉及智慧政务、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与城市治理深度相关的多个领域。

题中之意似乎不难理解,智慧城市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而是一套综合的体系,帮助城市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和快速响应,以及应对GDP增长、提升就业、生活质量及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挑战。

如果说智慧城市是基本面,智慧社区就是构成面的点,也是智慧社会的组成“细胞”。要评估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社区无疑是最直观的视角。某种程度上说,开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是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临场考”,在以社区为单位的“战疫”中,我们是否走对了方向,以及还有哪些课要补?

01 “被折叠”的城市社区

“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下电梯、走到物业大厅,从一堆被胡乱摆放的塑料袋中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那包。”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买菜的新常态。

在此次新型肺炎的疫情爆发时,社区成了抗疫战斗最核心的一环。只是作为这场疫情的亲历者,一个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的城市里的生活者,最为深刻的感知是:当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时,整个社区都处于重压状态。

比如被改变的日常生活。

年三十刚过,多数小区物业就向业主通报将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并建议业主尽可能减少外出,生活半径开始被局限在客厅、厨房、卧室之间,紧接着发生的就是围绕买菜的一桩桩烦心事。

原先有些寂静的业主群瞬间热闹了起来,聊天的主题也立刻切换成了“买菜”频道,邻里们开始分享哪些生鲜平台上还能买到菜,哪些平台已经取消了配送服务。前面提到的物业大厅变身路边菜场的一幕,正是大大小小生鲜电商平台推出“无接触配送”后衍生出来的现象,人们正在用最传统的方式“攻克”生鲜配送的最后300米。

再比如超负荷运转的社区工作人员。

“您好,您从哪里回来的,是这个小区的业主吗?”问完这些重复多遍的问题后,保安小哥拿出体温枪对着额头嘀了一声,才算完成回家的第一道关卡。如何防止疫情向社区输入,同时尽可能避免疫情在社区内的扩散,不少社区打起了“人海战术”。

即便是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有增无减。在小区门口冒着被感染风险测体温的保安,通过微信或电话逐家逐户进行排查的社区志愿者,为在家隔离业主上门送菜的物业管家,以及24小时驻守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这之中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敬业和守责,却也看到了与互联网时代格格不入的管理机制。

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在科幻的外衣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孤独。现实中的城市似乎比小说还要“脆弱”,社区本应该是人在城市生活中获取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然而一场疫情就把社区推到了重负的状态。

在“物理隔离”和“心理梳理”的双重挤压下,安全感和认同感逐渐被稀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折叠呢?

02 智慧化社区的“答卷”

住在“智慧社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一位家在实地·广州常春藤小区的朋友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还是先从日常买菜说起。

较于普通小区,广州常春藤有实地社区自建的“种子集市”,在设立之初就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中直接下单;另一个是社区配套的智能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可以智能规划路线、自动避障、乘坐电梯将货物送到业主手中。

新型肺炎的疫情爆发后,广州常春藤也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但业主却不怎么用为买菜烦恼,“种子集市”在日常的供货渠道外,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直采基地等进行了产销合作,并针对业主上线了多项优惠和秒杀活动。然后业主在“种子集市”的小程序中下单,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缓缓将菜送到了家门口。此外物流机器人还担负了送快递、外卖、药品的任务,对业主生活的影响被降至最低。

被解放的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

以小区出入人员的测体温环节为例,传统的方案无外乎人工进行查验、身份识别和体温枪测温,而实地的解决思路是在原有hachi homey社区智能监控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他们计划配置红外热成像解决方案,在3—10米的范围内进行准确测温,最大可能的避免面对面接触。

“业主即便戴着口罩也能进行有效的人脸识别,电梯和楼宇入口刷脸即可通行。”在疫情发生后,实地还对hachi homey进行算法升级,可以在人脸识别数据的基础上,对小区的通行人员进行轨迹分析,还原被感染对象在社区内的活动路线,进而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准确判断潜在的接触可能。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不必逐门逐户摸底排查,就能切实守住社区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业主还可以在实地自建的医疗配套服务“家有健康”上进行远程问诊,关于病情、用药说明的咨询都可以在线完成,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的公共资源医疗压力,也避免了业主不敢上医院而拖延病情、产生焦虑情绪。

简单做一个类比的话:相比于传统的人海战术防疫,科技武装的实地社区示范了一种更为科学的防疫方式;相较于线上线下割裂的社区生活,诸如新零售和智能机器人的无缝衔接,将疫情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值;同时人工智能在疫情期间的应用,为社区居民营造了别样的安全感和认同感。

03 社区生活的“新范式”

某种程度上说,“智慧社区”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2012年前后房地产行业就开始了智慧化转型,一连串的“智慧社区”应运而生,只是在应用落地中却有些跑偏。比如盲目追求科技中“酷”的一面,一些小区为垃圾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业主需要刷脸后才能打开垃圾桶,单个垃圾桶的成本高达几千元,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分类”问题。

这样的“智慧社区”只是将智能和地产简单的嫁接,未能找到合适的场景和结合点,也未能爆发出量级的效益。可以给出的解释是,“智慧地产”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人跑偏了方向,也有人创造了社区生活的“新范式”。

实地集团无疑就是跑对了方向的例子,让智能成为社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便在疫情这样的特殊场景下,也能维持日常的生活秩序。

不同于一些将智能作为营销卖点的做法,实地在智慧地产的探索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比如邻里之间缺少沟通、社区的商家之间缺少合作、家庭和社区服务的断层......然后尝试用智能化的科技打破这些物理和心理上的局限,一环接着一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去解决实际痛点,让“智能”成为社区能力的延伸。

正如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实地社区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上的优势,通过智能安防、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社区所存在的数据孤岛,对社区治理的价值提升不不言而喻;也看到了实地智慧社区与互联网新商业的无缝衔接,疫情的出现加速了生鲜电商的普及,但大多数小区并未能解决最后500米的配送问题,而实地智能物流机器人提前打造了互联网新商业亟需的基础设施。

究其本质,实地集团的智慧社区背后有一个“智慧大脑”在指挥:“智慧大脑”由“智慧云”和四大智能中台构成,“智慧大脑”打通了“家”、“社区”、“社区配套”三个圈层之间的信息墙,将用户和设备、设备之间的交互数据、商业服务数据统一管理,实现社区智能IoT的万物互联。目前实地全场景智慧社区已为用户提供覆盖通勤物流、智能生活、社区安防、健康生活、文娱教育等多个场景体验,为用户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样的理念并不是实地集团的“独特发明“,麦肯锡《智慧城市:数字技术打造宜居家园》中也曾给出新技术在智能城市中落地的建议:“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兴技术,应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以便确保这些技术能够真正解决市民痛点,提升价值。”

所不同的是,一些玩家还未走出为了智能而智能的思维陷阱,而实地集团早已诠释了智慧社区的应有之貌。

04 一些思考

中国目前有7.9亿城镇人口,超过16万个社区,按照住建部“2020年实现智慧社区50%覆盖”的目标,已然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

然而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子集,往往被习惯性忽略,以至于不同的玩家各自为战,缺少统一的标准。疫情黑天鹅的出现,以及实地智慧社区在防疫战斗中所发挥的作用,势必会引发外界重新思考“智慧社区”的价值,等待智慧社区的将是体验业态的规则重塑,以及将被摁下的快进键。

同时在这场疫情中被“折叠”的消费者们,也将用真金白银的用脚投票,比如在购房或置换的时候,将目光投向实地集团这样开创了“新范式”的品牌,投向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智慧城市

相关文章

  • 对话李军:人工智能是“第五范式革命”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在采访中,李军认为IAEPC不仅是一场“冠军中的冠军”对决,更是一次全球AI人才的线下交流盛会。大赛“史无前例”的吸引了全球青年科技精英汇聚香港,更加推动和普

  • 对话施韩原与杜瑜皓:与参赛选手一起改变世界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大赛发起人方之一及裁判委员会负责人,施韩原与杜瑜皓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裁判委员会主席施韩原分享了此次大赛的亮点,IAEPC首次引入创新赛道,探索选手如何与AI合作进行答题。裁判委员会副主席杜瑜皓认为,选手最终目标并

  • 吴林林专访IAEPC冠军:与全球参赛者交流是最重要的一课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赛冠军选手之一。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选手认为与来自全球的参赛者交流是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科技与AI之前,选手们可以平等、开放、友好的交流。以下是采访实录(有删节):吴林林

  • 吴林林专访黄锦辉:年轻人要像懂中文一样懂A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会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IAEPC联合发起人黄锦辉先生。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黄锦辉教授勉励年轻人要像懂中文和英语一样懂AI,

  • 本以为DeepSeek天下无敌了,没想到Manus更猛

    昨天新出了一个AI,据说比DeepSeek还牛,而截止到今早,已经有10万人在排队申请Manus邀请码了,而且它邀请码已经炒到10万了。这是北京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蝴蝶科技,创始人是一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90后毕业生肖弘,突然向全球宣布: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通用智能体产品出现了,名叫Manus

    标签:
    ai智能
  • 库克已纳投名状:苹果AI没得选,只能选百度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 AI加速时代的“进度条”,我们拨动了百分之几?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标签:
    ai智能
  • AI视频赛道,要变天了

    “毁灭你,与你何干?”,这是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里用来形容人类与三体人之间的战争的一句话。

    标签:
    ai智能
  • “创造市场”与“算法进化”,中美AI竞速的岔路口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标签:
    ai智能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