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新基建下的城轨,城市群功能还能如何被提升?

 2020-03-24 12:12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俗语诚不我欺也。

石家庄、郑州、鹰潭、株洲、哈尔滨等城市的崛起与腾飞,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

例如郑州,得益于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交汇,让郑州从一个小县城一举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

同时,随着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并成京广线,郑州成为了京广、陇海两大铁路主干线“双十字”中心,跃居中国“买全球、卖全球”的重要交通枢纽。

万里延绵的铁路线缩短了中国东西南北的距离,从封闭堵塞到四通八达,传统基建推动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快速崛起,也重塑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成为了促进经济腾飞的“躯干”。顺势崛起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一个个城市群,也成为了华夏大地上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引擎。

如果说传统基建下的铁路、公路构成了国家的“躯干”,那么,新基建语境下的城际高铁、轨道交通,则成为了城市群的“血脉”,以高效的城市联动效率,再推区域经济腾飞。

一、城轨焕“新”:为城轨安装智能“大脑”

和传统基建下的铁路、高铁一样,不管是城际高速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同样都是公共交通,为何后者却被纳入到新基建的范畴?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对此有过详细的解释:“它的动力装置,比如储能、实时供电、充电的模式,还有轮轨的新材料应用,都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另外列车自动的运行和控制系统,运用的新技术比较多。把它当作新基建,是因为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或者自动控制的一些技术。”

一句话:基建焕“新”是延续传统基建功能的基础上,为城际高铁、轨道交通安装上智能“大脑”,走上智能化之路。

不仅如此,在“智能相对论”看来,新基建下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是国产化的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设备及技术的国产化及自主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通号、铁科院、和利时、交控科技、众合科技等等公司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已走到世界前列。

例如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领域,不仅完成了多个“中国第一”,目前,也已是全球范围内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的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及系统集成,就是来自中国通号。而北京地铁12号线、合肥地铁3号线、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杭海城际等项目,也均是中国通号中标。

这也意味着,为城际高铁、轨道交通安装的智能“大脑”,基本上已经可以实现自主研发,不再依靠进口。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对佳都科技副总裁、智能轨道交通事业群副总裁谢忠的采访显示,目前国内整套地铁系统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70%。

随着各个城市对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的大力投入,城轨的智能“大脑”国产化率占比必将稳步上升。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6730.27公里;全国共有46个城市在建地铁项目,总投资达3.9万亿元。

并且,2020年1月份以来,在各地政府陆续发布的重点项目计划中,“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重中之重。如广东省,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数据,在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一的5.9万亿元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计划中,“新基建”项目的投资额约1万亿元,占比约达17%。其中,综合交通枢纽、城轨、高铁等项目总投资额接近9000亿元,排在第一位。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显示,中国轨道交通将在2035年实现市区城轨、市域快轨和城际铁路网“三网融合”,跨线运营无缝相接,组成全国范围内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全国范围内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都将在新基建的风口下,焕新国产智能“大脑”。

二、从穗深城际铁路、长三角样本,看城轨如何提升城市群功能

虽说城际高铁、轨道交通在新基建风口下的焕新,是装上智能“大脑”,但能从传统基建走到新基建,更是在于,城际高铁、轨道交通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从2005年京津城际铁路动工、2008年开通运营以来,我国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在如火如荼,这背后是我国城市群布局和架构日益完善。

但当聚集了更多的生产要素的城市群,越来越以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强的竞争力,成为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时,城市群的功能有待于进步一提升。

城市群并不仅是因地域关系形成的城市辐射区,而是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一个特大核心城市与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空间组织,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对于我国目前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来说,已经不是规模与数量问题,而是提升城市群功能,建设高质量城市群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8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升城市群功能”这一信号被释放。

而交通,则是城市群提升各个功能的基础。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除了最基本的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之外,至少可以从其他三个方面助力城市群功能的提高。

首先,优化城市结构布局。

就如2019年12月开通的穗深城际铁路来说,这条连接的连接广州市、东莞市和深圳市的城际铁路,不仅能带动站点周边城市地区的发展,更能助推作为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的宝安前海合作区,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成为为未来整个珠三角的“曼哈顿”。

穗深城际铁路在深圳宝安的4个站点周边,集聚着海上田园、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宝安这三大重要设施资源,穗深城际铁路开通后,能够吸引广州、东莞等地资源,并串联起了这些资源设施,能更好的发挥联动效应,拓宽宝安前海合作区的腹地。

其次,强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世界级城市群都是靠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来支撑的。

“交通体系不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脉,也是区域产业整合的前提,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交通体系的支撑与服务能力。”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顾大松如是说。

就如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城市群,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几乎贡献了全国百分之二十的GDP。单上海每年的GDP已达3.8万亿,而周边的杭州、苏州的城市,也有着领先全国的经济实力。

而这都依托于长三角立体完善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以上海点状密集、以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线状延伸、形成了江浙沪皖的面状辐射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经济区域。

根据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由此可以预见,长三角经济再次腾飞已是指日可待。

最后,吸引企业落户、人才留存,助力打造智创高地。

“智能相对论”的读者刘先生,老家在四川,在上海上班10年后,他选择了安家在苏州昆山。

“其实单是地铁11号线就能满足我回家的需求,更何况还有密集的高铁班次可以选择。虽然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看似很长,但其实在住在上海的同事,很多人上班的时间单程通勤时间也有一个小时。而且,我身边很多外地人都是在上海上班,但在周边的城市买房安家,现在交通太方便了,工作机会也很多,能留在周边也很满足了。”

上海科技教育发达,江苏实体经济基础好,浙江市场活力强,安徽在新技术方面有后发优势,当城际之间、城镇乡之间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形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经济带,企业、人才便会沿线集聚。

总的来说,被纳入新基金的城际高铁、轨道交通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品。毕竟,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城市有需求,技术有保障,在5G风口下,存量设备国产化、增量设备智能化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走之路,而进一步扩大城市轨道的发展,加强综合性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不仅能达到全面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还能从优化城市格局、拉动城市经济、实现企业和人才留存几个方面来提高城市群的功能。

当传统基建下的轨道交通以粗犷式、普惠性的方向构建出国家经济崛起的“躯干”后,在未来的5G时代,新基建下的轨道交通,则会以精细化、针对性的建设方向,为城市群经济腾飞助力。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文 | 易怂怂

来源|智能相对论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