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喋喋不休小姐 作者:瑞宁Rita
创业者的创业想法,可能来源于一个创新的idea,来源于一个市场上未能优化的需求,或者去模仿现今市场上已有的项目。
但是,无论哪一种,大部分人在第一步就做错了。
创业者的创业idea,要么是从自身出发,认为自己需要则一定会有市场;要么是从周围的朋友出发,讲给朋友听,朋友们觉得不错,那就一定能做的下去。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你的朋友是在骗你;只是这些所谓的“好”,极有可能是一种伪需求。
伪需求也是一种需求,也会存在。
但是这个需求的市场范围极小;或者是这个需求本身仅仅是一种功能,无法支持产品形成商业模型,产品生命衰减的会非常快;又或者,被满足需求的用户并不是消费决策者,而决策者的需求和你要解决的需求并不一致。
如果把一个创业过程按照行动划分为:计划阶段,开展执行阶段,成长突破阶段,这三个阶段合理的精力占比应该是5:3:2,甚至计划阶段应该占据超过50%的精力。
——这就是创业者正确创业的第一步。
那么创业过程中的计划阶段,应该做什么样的计划和准备呢?
找准客户 / 用户
验证需求的真伪
所有的产品设计,创业项目,都应以客户/用户为核心,而不是以创业者自己为核心。
很多时候,创业者认为的用户需求,可能并不是用户真实的需求;创业者认为的目标用户,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决策者;创业者认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价值,可能用户并不会为此付款。
所以,创业者需要在每个阶段都要用科学的方式去面对用户,走出办公室和其交谈,观察他们使用产品或产品替代品的行为。
1. 用户是谁
1)谁会使用产品?他们是直接购买者吗?如果不是,那购买决策者谁?谁是产品购买或使用的影响者?
(意见领袖/KOL/明星/……)
2)使用者,购买者的社会身份是什么?年龄,职业,爱好,生活范围,等等,用户特点。
(若使用者和购买者是不同的两类,那需要分别分析)
3)用户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生活场景中,使用产品?又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者会通过口碑获取产品信息?谁会愿意主动对产品进行口碑传播?
4)用户(使用者/购买者)的行为(网络行为)路径?
2. 用户需求
1)用户的需求是否是真实需求?用户的这个需求有多紧迫,用户愿意为满足这个需求而付款吗?
2)用户目前是用什么替代方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的?用户是否愿意为获取新价值而从替代方案中进行迁移?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
很多时候,产品的价值主张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在迁移等式中,等号左边的用户价值却为0或者是负数,用户依然不会使用新产品——这就是因为价值主张除了需要满足用户需求外,还需要超出用户预期。
这就好比“来往”打不过“微信“,除了价值主张外,市场类型的选择也是关键。
3)价值主张的普适性
产品的价值主张是否仅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是否具有普适性?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的价值主张是否具有延展性,是否有符合产品DNA的拓展市场和增长空间?
大部分互联网产品都会进入一个误区,尤其是娱乐型、电商类、工具类产品,会认为自己的产品适用于每个人。比如每个人都有交友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消费娱乐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观点输出表达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购买和分享购物经验的需求……这样的认知会令产品找不准用户,浪费客户获取的费用,最终盈利不足以支撑产品继续运行。
交友娱乐表达购物等,确实是需求点,但这些是全人类共同的需求。
只有当产品价值满足的核心需求成为一类人最痛的痛点时,产品才能获得0到1的发展。
认清空间的类型
有需求代表着项目有成长空间
具备用户需求,并且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具备成长或增长空间。
分为场景空间和任务空间两大类:
1. 场景空间
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下,用户产生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甚至没有被发现。
举个例子:在上下班高峰期打车困难——不说拥堵的情况,也会产生昂贵的车费;在确定的路线上,用户有尽快打到车且能最大限度的节省车费的需求,车辆供应者也有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的需求。
所以,拼车和顺风车就满足这个需求,这就是在场景空间上的挖掘。
同样属于场景空间的需求还有共享单车,这是在地铁口到家门口(公司)的这个场景空间上的挖掘。路途太短不合适打车,但走起来又没有那么近。
2. 任务空间
产品或者项目承担着某个任务或职能。
比如麦当劳的奶昔,每天大部分的销量都来自于早上,且几乎全部购买者都是开车打包的用户。
用户在早上开车去上班的路上购买奶昔,是因为奶昔适合边开车边喝不脏手还方便,同时奶昔较稠能饱腹,也不会太快喝完,甚至还可以坚持到公司。
——承担起开车上班族的方便早餐功能,就是奶昔这个产品的任务空间。
如果想要让奶昔提升销量,只需要加大奶昔的浓稠度,让用户拿着走进公司,将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口碑传播。
用增长思维的方式设计和验证
从而获得可行的商业模式
随时保持一种思维方式:增长思维。
并不是只有成熟企业在突破瓶颈期的时候才需要增长,也不是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品才需要用增长提效;在企业或产品在做初步设计时,就应该用增长思维去设计思考了。
增长思维体现在“增长设计”和“增长优化”两个部分。
“增长设计”是以转化为目的设计抓手,包含用户口碑传播,分享,网络效应,病毒传播效应。
1. 口碑传播的功能设计
这是很多创业者会忽略的点,甚至成熟产品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设计,但是往往用户比创业者能更快地找到其他有需求的目标用户。
用户对用户的推荐,因为具有信任背书而更容易被转化,并且用户有向别人分享产品的天然的动力。
所以,创业者只需要去设计功能或者文案,告诉用户在口碑传播时可以说什么,或者分享什么。
而这种设计是根本不需要花任何预算。
2. 分享设计
分享不仅仅是一种功能,当然口碑传播的实际行为是靠分享这个动作来实现的。
但是在设计分享上,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用户更愿意分享和自我相关,或者能够体现自己的生活品质、知识和思想,能够符合个人人设的内容。
比如用户利用软件唱了一首歌,拍个了视频,发布了旅行照片,等等。
用增长思维去设计时,比如用户利用app唱了一首歌,分享自己的歌曲到了微信,微信好友听到歌曲下载app后,会自动成为该用户的好友,并在软件中双方可以相互基于彼此发布的歌曲进行互动。
将好友关系迁移并沉淀在一个娱乐工具中,获得小群效应,是全民K歌保持几千万日活的重要原因。
3. 网络效应
平台型产品需要具备制造积极网络效应的能力。
因为平台用户数量的增长对用户所能创造的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称之为积极网络效应。
他会优于低价促销,甚至优于品牌效应(对于传播成本和效果的衡量),但是其快速带来的用户量,在没有完整的用户画像和匹配算法的支持下,会成为消极的网络效应。
在计划阶段,创业者就需要不断探寻,产品价值是如何打动用户的,如何在用户间主动被传播的……
这些都需要和用户面对面,融入到目标用户群中。
同时,观察和听取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时刻保持增长设计的想法,将观察到的线索设计为产品的某项功能。
增长思维的另一个体现是“增长优化”,这是以提效为目的进行数据拆分,并为每个数据的表现细节提供优化策略。
在创业的计划阶段,我们是没有那么多数据可以进行观察和拆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略对产品在增长上的探索——因为对这一部分的探索,可以为创业项目获得全面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1、你的目标用户在哪里,从哪里获取,获取成本
2、利用“最小可行性产品”探索有效的用户激活方式,用户的交互行为
3、每一种行为是否有扩展空间,哪些行为是具有网络效应,或是可持续性的
4、探索主流程上的AHA MOMENTS
5、这些AHA MOMENTS 有哪些是决定用户流失或留存的,分别进行扩展和优化
6、探索用户的付费行为,付费比率
7、或者创业产品是以接受广告展示来获取盈利的。那么,目标广告商在哪里,是否愿意为流量付费,多大的基础流量才会有机会吸引广告商
8、产品获取目标基础流量的时间和成本
9、分析产品所在的市场类型,是否能从产品价值差异上,找到可缩短目标基础流量的获取时间的办法
10、用户多长时间会使用一次产品,什么原因让用户想到使用产品,什么原因让用户放弃继续使用
11、根据创业产品的核心价值特点,产出数据衡量标准
并不是每个产品都需要用DAU、MAU、七日留存来做数据考核的。
如果,产品的本身价值就是一个超低频需求,使用DAU去作为目标,就不合适。
但是,如果创业者希望产品更具有商业价值,有更高的活跃度,那也需要在超低频的需求线上,加上相关,相似或者相辅助的其他需求点。
增长思维是在客户验证阶段最主要的思维方式。验证不光要得到产品的市场销售策略,营收策略,渠道策略等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到这个市场有多大,产品扩展边界在哪里,战略升级的方向,这些都是在创业的计划阶段需要做好准备的。
———————————————————————————
【万商云集,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与4000万中小企业共成长,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请微信搜索“lanhaijiye”,关注万商云集】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这仅仅只是代表你的一种生活方式,二者没有绝对的优劣势之分,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你一旦选择了,就一定要有承担后果的勇气,万一失败,自己是否扛得住,是否会后悔?
一晃二十载,我不记得当年的百元大钞是什么版面,甚至连太爷爷的样子都记不清,学堂里背诵无数遍的课文,只依稀记得老舍、鲁迅、戴望舒。。。仅几个名字而已。唯独这句到现在都没忘,还特别爱看书。
“变化是生命的元素,求变是生命的力量”,马克·吐温曾这样解释生命。而商场上何尝不是如此,正因为世异则事异,求变也是企业的常态。近日,星巴克官宣布莱恩·尼科尔(BrianNiccol)将于9月9日接替拉什曼·纳拉辛汉(LaxmanNarasimhan)成为新的董事长兼CEO。换帅消息一经传出后,股价迎
访谈/崔大宝嘉宾/吴声2017年至今,在每年立秋时节,吴声都会以独立演讲的方式,发布年度商业方法研究成果,解读新物种案例,洞察中国商业过去一年的变化和挑战。时间荏苒,一晃,吴声年度演讲“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已经走过8载春秋。吴声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站在商业战场的边缘,观察、揣摩、洞察每一个
价值思维是做知识付费的关键,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有用的价值感是吸引客户的关键。课程内容关键在于引发学员重视,简单几点,他们就可以收钱。
秦刚老师好:我在保险公司做了21年,别人的产品都是有形的,我的产品是无形的。我不知道这种无形的产品,如何嫁接互联网去卖。我线下做的很好,但是我去年得了肺癌,有1年半没有上班,等于是跟客户脱节了。我现在一直做直播,一直做短视频。我做短视频和直播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还活着,还能为别人提供服务。后来
秦刚老师:您好,我是圣媛,在北京。2006年我读研的时候,进入体重管理这个行业,当时是一家私营企业。2008年,美国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体重管理咨询公司进入中国,我所在的私营企业被这家外企收购。我本人也进入这家外企,成为了它在中国的首批员工。它的瘦身理念更多是以生活习惯为主,用团体课程的方式进行干预。
秦刚老师:您好。我是卖土猪的白雪公主,在山脚下和您连麦。我来自山西,本职工作是一个高中教师,为了帮助弟弟给农民工发工资,导致我负债97.3万。从那之后,我过上了天天背债的日子。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元,97万的负债什么时候才能还完,我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偷偷地哭。后来,我
最近录了几个大健康创业的短视频,发现有好几个多年没有联系我的朋友,开始主动联系我。这些朋友是在我做it网站的时候,他们在做it的经销商,有卖it的配件,有卖it的原装机等等。他们为什么联系我?很简单,因为他们现在也开始在大健康领域创业,他们看到我开始讲大健康创业的话题,非常的感兴趣,开始主动联系我。
创业,一般理解,狭义讲是指创办了个企业,广义是指创造一番事业。我之所以把“创业”加了个双引号,除了上面狭义或者广义之外,我觉得像个体工作室、个人IP、自由职业甚至线下各类路边摊也可以算。当然绝大部分人不会同意,他们会认为这哪里是创业,这就是生存。不管是理解成创业,还是生存,为什么都要先找用户需求?先
关注卢松松,会经常给你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观点。这是卢松松视频号会员专区一位朋友的提问,我觉得中年人都可以看一看:松哥,你好,我在深圳,年龄38岁。我是从seo转做销售,工资不是很高,做的也很煎熬。目前这个行业属于制造业,非标定制加工。我在这个行业7年了,对行业比较了解,想自己创业,但是这个行业属于重
1、你的用户是谁?2、这些用户在哪里?3、他们的痛点是什么?4、你如何帮他们解决痛点?这个问题要看起来很普通,想明白了事情就会变的很轻松了,针对创业者,最需要的时什么呢?1、你可以没有资金2、你可以没有技术3、你可以没有学历4、你可以没有项目5、你可以没有…...但是,你必须需要拥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