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ihahe
来源 | 螳螂财经
丰巢还是没有服软。
虽然在大家的口诛笔伐中,将免费保管时长由12小时延长至18小时。但依然还是要向用户收费。
虽然在媒体的“轰炸””中,对所有已付费的单次付费、月卡、季卡的用户都赠一个月的会员。但也仅仅是为了安抚公众情绪。
此前,丰巢一直对众多人的诉求不理睬,还摆出一幅“爱用不用”的姿态,并对众多质疑一再拒绝回应,像极了吃到肉不松口的狼,宁愿挨打也不放弃。那只能这么判断,显然有收益超越了“收费挨锤”本身。
丰巢是有底气的,在末端配送,用户习惯培养已经完成,快递柜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同时,快递包裹还将继续高速增长,以目前的设施和人力,末端配送将迎来极限压力,快递和用户更会依赖快递柜。因而,尽管反对声音很大,但并没有阻止丰巢对用户收费的步伐。
一、长着服务的脸,却没有收服务费的命
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丰巢已经向快递员收费了,为何还要向用户收费。这不是一鱼几吃么?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服务收两次费,丰巢太贪,导致大家对丰巢的不满。
上海某小区怼丰巢的文章提出,丰巢的运营收益数倍于投入成本,不应该以亏损的理由向用户收超时费。意思就是丰巢的亏损都支付在基础设施上,不应该由用户承担。
多数人对丰巢5毛钱超时费的态度也是类似,认为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即可以收费,但不能用类似“偷奸耍滑”的方法转移成本,让用户给丰巢的经营模式背锅。
请注意这个区别。从上海某小区的怼丰巢的文章就能看出,多数用户不认为这是丰巢提供的服务,也不认为收超时费是因为享受了服务而支付费用,而认为这是丰巢通过收费转嫁成本而已,所以这个钱不应该用户出。用户和丰巢之间对丰巢的服务存在巨大的理解偏差。
在用户看来,丰巢不具备服务属性 ,它更偏向作为快递员的效率工具。并且用户的习惯是通过快递员培养的,如果快递员不用丰巢,用户也会随之转向其它平台。丰巢为了维持这个服务体系,得罪不了快递和快递员,但对用户有些“颐指气使”。就如同上文描述,丰巢对用户的反对声音几乎可以充耳不闻,就算反对声连连,对收费的态度依然果决。这是丰巢敢如此收费的底气。
但其设计的业务逻辑不够清晰,并不是从服务任何一方作为出发点的,所以在收费的时候,会让用户吃惊反对。丰巢的玩法,还是互联网的“礼物经济”的玩法,由丰巢提供平台,用户提供流量,但第三方付费支持运转(包含广告和快递员支付的费用),本来是个利他型的服务模型。现在突然向用户收费,用户首先就会对丰巢提供的是不是服务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收费前后对丰巢的要求就不一样了。
丰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给自己的服务属性正名,而不是说服用户缴费。 也就是说有服务的基础才有收费的基础,而不是看到有多少用户就能自然而然收费。丰巢显然没有抓住这个点。
如果要对比,丰巢的模式跟网盘的服务模式很像,甚至从吸引用户的角度,它也几乎是一样的,对用户也是强绑定,盈利能力同样也较弱。
但网盘清晰界定了服务人群和服务模型,在售卖方式上很明确,表面上是卖帐号权益,实际上还是卖流量服务。相当于网盘服务商批发了流量,然后零售给了用户,从中挣差价。丰巢的服务稍有点区别,它是从用户手中批发了“流量(收包裹的机会)”,再分发给快递员,现在丰巢还要向用户收费,显然这个模型还没有理顺。
丰巢收费的确有些仓促,只能理解为是丰巢的自救之举,丰巢本可以不对用户收费,但其顶不住亏损压力。目前,丰巢处于扩张期,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购买基础设施,维持流量和业务规模。同时,丰巢成立以来,已走过5年时间,以快递柜8年寿命计算,这些设施会逐渐处于更新期。如果不增加收入来源,以现在的收益规模,丰巢可能没法继续玩下去。
但5毛钱超时费只能续命,却救不了丰巢,会员制才是此次收费的真正目的。 会员制等于以快递柜为信用基础,扩大了信用规模,从而能够以金融的方式盘活资产,相比超时收费,这个才对丰巢的意义更大。
试想,5毛钱那三瓜俩枣,顶多是作为收益的补充,很难快速筹集资金继续扩张。在丰巢持续亏损又没有新股东引入的条件下,5毛钱只是用来续命的,收会员费才是重点,只是这样的会员制被“5毛钱”怼回去了。
有了会员制,丰巢的操作向网络化就会更进一步。快递柜作为实体服务资源,不具备真正的网络属性,会员制等于从资产收益的角度共享了快递柜,提高了丰巢的运营效率。
有人预计,以丰巢2亿人的用户规模,只要20%的人选择5元/月的会员费,就会超过目前的运营收入,这有些痴心妄想,但也未必不是一个方向。
丰巢的收费也改变了快递、快递员、用户的利益平衡。 比如快递现在虽然没有反对,但有可能因为用户的投诉,会增加投入成本;快递员则有可能因为投诉增加导致收入减少;用户现在还处于不满中,总之,几方不讨好。唯独丰巢自己在几方角力中,把锅通通甩给了别人,丰巢作为得益方,这样的太极打得实在太厉害。
二、会员制收费不是解药,但不收费可能无解
丰巢吃准了快递未来要涨价的趋势,但对快递来说,却不妙。丰巢也吃准了快递公司离不开它这个效率工具,于是对用户有些肆无忌惮。
“螳螂财经”发现,丰巢(以及代收点)刻意掩饰自己服务的对象,表现得好像只是服务用户一样,其实它对用户的服务属性并不高。 丰巢的基本盘还是在快递端,它并不担心因为用户的反感而失去快递这些份额。只要现在末端配送还如此廉价,快递员就不可能摆脱快递柜。
丰巢的稳操胜券也是基于较低的人力成本 ,比如顺丰的快递放快递柜的比例就比较低,据说占丰巢的10%左右,主要原因是顺丰能支付得起差异化服务的成本,可以送快递到门。而对通达系而言,如果想维系低成本,又不想借用丰巢这样的效率工具,目前的快递模式将不可维持。
“螳螂财经”带你看一份中国邮政发布的数据,自2015年起到2019年这四年间,每年快递包裹增量都在100亿件左右,2019年比2018年增加128亿,而2019年末快递员人数只比2018年多了20万(总数320万)。反映到具体的快递员身上,每人年均要送20,000个包裹,平均每天接近60个包裹。包裹有取有送,实际工作量是翻倍的,片区繁华的话,还要翻倍。就算派送从早上开始,即便有快递柜,很多快递员要送到下午。而接下来的几年,快递员的配送压力将更大。
习惯了网购的用户,虽然逐渐感受到了这个变化趋势,但还远远没有适应,他们期待快递到手与无法满足这个配送需求的矛盾日显,由此引起诸多不满。但如果不借助快递柜等设施,这种矛盾更加不可调和。
对用户而言,快递柜用得越多,快递柜(代收点)对投递效率贡献越大,对收货效率影响就越多。即对用户端的贡献会因为包裹增加而呈现负面效果,也就是说快递需要在送到门和送到柜之间作个取舍,过多送到门,快递受不了;过多送到柜,用户会有意见。 这决定了丰巢的天花板,也是丰巢其如此着急对用户收费的原因。
至于菜鸟依然坚持24小时免费代管,它用了不一样的生存哲学。为了增加收入,菜鸟开始转型,在开展社区团购的实验。3月份,菜鸟宣布开放百城3万站点创业计划,以菜鸟驿站为驻点+周边商超+社区团模式,实现社区团订购,菜鸟驿站转型成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前站之一,要比丰巢的触角延伸得更广。不少小商超同意代收快递,本身也是通过快递引流,借助销货挣钱的目的。
丰巢这样的快递柜无法效仿商超通过快递引流,它的模式限制了其拓展能力,收入来源变得极为有限。根据安信证券的报告,快递存取费用+广告费是收入的大头,基本能覆盖成本。但又因为如此,除了继续开拓广告费用外,其他方面的收入增量不容易实现。
目前,这个模式能玩下去,就如同网上说的,快递公司早早地就默认了不可能摆脱丰巢这样的效率工具。更多是快递公司离不开丰巢,丰巢也“绑架”了快递公司,而不是用户依赖丰巢。所以丰巢挤兑快递,快递没说话,现在反向挤兑用户,用户反对几乎也没用。丰巢这样的工具促成了快递降价,再想甩开它们,恐怕很难了。
三、末端配送的“羸弱”,丰巢能不能“坐享渔翁之利”?
根据邮政的统计,大约有10%的快递是通过快递柜投递的。去年丰巢市场占有率为44%,也就是说通过丰巢投递的数量为27亿件,这部分的收入大概为10亿(总收入16亿左右)左右,与预计的幅度差不多。
“螳螂财经”经过对比计算发现,丰巢的利用率远比想象中低。 比如丰巢自有178000组柜子,如果每个格子每天周转一次的话,以每组柜子80个格子,按每个柜子平均4毛钱计算,每年收入应该达到20亿,是2019年实际收入的两倍。
也就是说目前柜子的平均12小时周转率大约为50%,与丰巢说的通过收费提高周转率的说法相悖。
就算有20%的柜子有问题,也还有足够柜子可用,因而丰巢说的通过收费提高周转率并不成立。而其对多数人认可的24小时之后再收费,则没得到积极响应。
丰巢的一意孤行,也被看作是是对末端配送的一种极限施压。 即一旦用户不接受放代收点等做法,一定会导致配送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引发快递涨价。
就在5月6日,全国高速开始收费之后,“四通一达”开始宣布涨价,但后来又撤销了涨价通告。据悉,有些快递在包邮区涨了一块,其他区域涨了1块以上,好像是跟丰巢收费打了个配合。不过丰巢的影响力其实有限,还不足以引起整个行业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相比丰巢被锤,几大快递的涨价通告并没有丰巢收费那么引起热议。一方面是相对整体快递费而言,一块钱不多;另一方面是电商件的比例比较高,实际影响并不大。相比之下,用户对丰巢的5毛钱收费恨之如蛆,对快递涨价一块钱却毫不在意,那就意味着,对用户而言,丰巢目前提供的服务意义不大,只有提高末端配送成本,快递柜的价值才能体现。 这像一个促成涨价的“阴谋”。
当然,丰巢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它有可能是要为顺丰的新业务挤出一点空间。顺丰在今年4月7日成了丰网速运,主打平价,实行加盟制,丰网速运将承担顺丰与通达系死磕的任务。对它而言,在揽收端去抢客户,难度非常大,“四通一达”的城池几乎很难从它们占优的地方攻占。但可以反向考虑,比如在人力资源上进行争夺,并通过对末端配送的极限施压,降低对手对快递人员的吸引力,自然就弱化了投送能力。
而在过去几年,顺丰在数量上始终没能竞争过通达系,没有赶上电商高速发展的步伐,在全国快递高速成长的时候,市场占有率逐渐落后。顺丰的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9.48%下降到2019年的7.6%,逐渐被排挤在数量争夺的范围之外。
其间顺丰数次尝试过电商件,都因为大幅度影响营收而停止,但探索从未停止。为了获取增量,2019年11月25日,顺丰接过唯品会大单,为顺丰带来大约13%的增量。
同时,顺丰还拿下亚马逊“黑五”的国内渠道。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顺丰为了弥补高端服务产品增长的停滞,开始了它的下沉之旅。
自2019年5月起,顺丰终于切入了电商件领域,推出了经济件,推动了顺丰业务增长。尝到甜头的顺丰继续一捋到底,推出丰网速运与通达系进行价格死磕。
于是,顺丰在揽收端打破价格壁垒,对通达进行围剿;又在末端配送服务上敲打对手,在末端形成对通达系的挤兑。对于丰巢的收费,谁最疼,谁最可能反对,可想而知。
这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四通一达”肯定对此深感不“快”。尤其是面临618电商大节爆出此事,会大幅度降低快递行业对快递员的吸引力,末端配送的人手不足还将长期持续。
同时,高速发展的快递还在迎来新入局者,除了丰网速运,还有背靠京东的众邮以及与OPPO关系密切的极兔,据说极兔已经完成了布网。这都是大玩家,通达系在揽收端和末端配送都将面临大的竞争。
丰巢一闹,快递员的压力会更大,快递行业的深度变化,或许已经开始了,但会是先优化人力还是先科技挂帅,还不好说。
但不管怎样,丰巢的目的就要达到了。这对我们大众来说,才是最大的讽刺。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