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近日,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7%,不过环比增长了9%,虽还未能达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也呈现出复苏迹象。
其中华为仍然保持着巨大的优势,市场份额从第一季度的39%跃升至46%,销量提升14%,几乎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增长势头最猛的当属苹果,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增长了32%。而小米则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5%,OV两家也下滑了30%左右。
按理说自从国产手机崛起,势头比苹果要凌厉很多,但从此次报告的数据来看,除了华为之外,苹果的势头依旧很猛,而小米和OV等同样被看好的中国手机品牌的表现却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当前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值得深究,因为这可能关系到下一个阶段中国手机市场格局的动向,具有指导意义。
一、策略不同导致结局各异,手机厂商“差异化”显著
在外界看来,华为的成绩大概是最没悬念的。
与此前相比,华为的销量基本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节奏。放眼2020年上半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销量约5800万部,在中国手机市场中排名第一。
这得益于华为多层次布局的策略。在这份成绩中,荣耀系列、畅想系列、Nova系列、Mate系列、P系列等都功不可没,上半年的畅销机型有荣耀9X、畅享10和Mate 30,而4月份上市的5G手机P40 Pro更是跻身华为第二季度畅销机型前三名的位置。
华为近年来凭着技术、营销、线上线下的多方位布局已经让自己的实力大幅提升,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口碑也呈稳步上升态势。美国的制裁给了华为巨大的压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给华为制造了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如今华为在中国市场颇有“国民级品牌”的势头,用户看到美国屡次打压华为,很容易就对华为产生一种“同情心”,甚至将买华为手机上升到“爱国”的高度。
尽管华为在本质上也只是一家企业,但这种同情心一旦发酵就极易演化为汹涌的“民意”和巨大的利润,连任正非都说过“感谢特朗普”这样的话,从某种程度上,美国的“折腾”确实相当于变相给华为打广告,加之华为有高质量的产品打底,取得亮眼的成绩也就在意料之中。
有意料之中就有意料之外。苹果第二季度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第四,但增长势头却是最猛的。众所周知,近年来手机市场整体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且中国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也陆续崛起,加之苹果创新力度不如乔布斯时代,导致其销量下滑,在中国市场不再拥有前几年“明星商品”般的地位。
但是从此次的报告来看,苹果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而在Counterpoint发布的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报告中,苹果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但当时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22%,所以苹果的表现仍优于整体市场,而这个季度比上个季度进步更大,也更令人惊喜。
苹果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态,主要得益于其手机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调。价格战本是中国手机企业用来与苹果和三星抢市场的手段,可如今风水轮流转,而苹果也用得相当顺手。
去年苹果推出的优惠版iPhone 11引发了抢购潮,今年疫情期间,几大电商平台的补贴也很给力。从4月开始,国内几大电商平台相继宣布iPhone大降价,最高降价力度达到1600元,京东与苏宁方面表示这是自iPhone 11发布以来在中国首次大范围大力度地降价。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iPhone还远没到那个地步。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加上降价策略使得iPhone 11销量大涨,在电商平台手机4月换新季竞速榜上,iPhone 11一度成为手机单品销量冠军,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甚至被抢到断货,这些都让iPhone 11成为今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
而另一款机型iPhone SE2也创下了定价的最低纪录。淘宝和拼多多互相较劲比拼补贴力度,将iPhone SE2的价格拉低到2799元,使得iPhone SE2也同样被中国消费者抢购到断货的地步。
这样的优惠力度之下,苹果手机的销量想不增长都难。而苹果每次降价都能给其销量带去明显的提振,对中国手机厂商或许也是一种“警示”:这两年中国手机厂商发展太过顺利,越来越致力于高端市场,手机价格也一路看涨,或许中国手机厂商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定价策略是否有不合理之处,否则为何苹果的价格战策略百试百灵。
而且这种策略或许是苹果意识到中国市场重要性的信号,否则以苹果往昔的“高傲气质”,是不可能愿意屡次“自降身价”的。此外,苹果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还体现在加强与中国内地供应链合作方面。
例如立讯精密近日宣布以33亿元收购纬创股份的两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后者是iPhone第三大代工厂商。收购完成之后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在大陆的首家代工厂。此外苹果最近正加大第三方屏幕供应的采购比例,苹果方面非常希望京东方加入到iPhone 12的屏幕供应中去。
这些都有利于苹果与中国市场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进一步改善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形象,苹果这些举动很明显是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铺路。
在生意场上,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手机行业也不例外。小米、OPPO和vivo三家在第二季度的表现不出众,但这是情有可原的。
这几家厂商近两年都将不少精力投入到线下布局中,线下店铺随处可见。疫情期间线下渠道所受到的影响无需赘述,消费者在线上渠道购买手机的比重大幅增长,华为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苹果提供了大力度的降价,相比之下这三家就弱势了一些,前进的步伐也就相对艰难。
可以看到,在第二季度的中国手机市场中,手机厂商境遇迥异,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策略的差异化。不过从宏观角度来看,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所以不管各自的境遇如何,手机厂商们要共同考虑的实际问题是如何突破疫情造成的困境,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恐怕要靠5G手机来支撑。
二、5G手机或成“中流砥柱”,影响未来手机市场格局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5G手机出货量达到6359.7万部。从2019年6月起,中国的5G手机数量就已经呈现出总体增长的趋势。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有33%的手机启用了5G功能,相较于第一季度的16%有了显著提升,其中6月份的5G手机销量占整个手机市场的40%,创下历史新高。
从格局来看,华为在今年一季度占5G手机市场的份额最大,占比达到55.4%,之后是vivo、OPPO和小米,这几家厂商合起来在中国5G手机市场占据96%的份额。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华为,尽管在海外由于美国的制裁销量下滑,但在中国市场其5G产品组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如Mate 30、P 40及Nova 7系列等。
从价格来看,中国5G手机的价格仍然处于400美元及以上的中高端价格区间,但也呈现出持续下探的态势,小米甚至将5G手机的价格拉低到千元机的级别。
这与中国5G设施的基础建设及5G设备的普及有密切的关联。
据统计中国5G基站数量的增长在每周10000个以上,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而随着5G基建进展迅速,5G设备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截至6月有130款5G手机获得了入网销售许可,5G终端连接数超过3600万。而2020年第二季度申请进网的手机160款,其中5G手机83款,占比51.88%,与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长了48.5%。仅今年4月,5G手机用户数的增量就超出了700万。
不过对于中国手机市场的状况,Counterpoint的分析师表示:“尽管中国国内的商业活动已经恢复正常,但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消费欲望依然偏低,厂商和运营商都从各自角度努力推动5G手机的销售”。
其实自去年6月发放牌照开始到疫情爆发,中国的5G建设也就只有半年时间,疫情让5G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当初谁也不会想到5G高清直播的第一个应用会是让数以千万计的网友成为火神山医院的“监工”,随后有更多的地方需要5G,也让人们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何为“G到用时方恨少”。
不过也正是出于防疫需要,许多被“赶鸭子上架”的5G应用拥有了实践的机会,使得中国的5G提前迎来爆发。尽管运营商的5G建设进度受到了影响,但疫情过后仍可加班加点完成任务,整体来看这方面损失不会太多。
要说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5G终端设备,毕竟疫情期间不管手机厂商的线上发布会再怎么频繁,用户的换机热情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智能手机整体销量的下滑也是必然。
不过厂商们的努力并非完全白费,在疫情之后人们的“恢复性消费”中,手机销售量很容易迅速回暖,其中5G是强劲的影响因素,因为按照正常的规律计算,恢复性消费到来之时也该是5G换机潮来临之际,两种因素重叠更容易促进用户更换5G手机。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第二季度,中国5G手机普及率为全球同期最高。可见在中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的好成绩中,5G手机功不可没。厂商们靠着5G手机冲破疫情的桎梏,甚至疫情反而成为了拉高5G手机销量的一个“契机”。
这种变化可能会使手机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动。尤其是中国手机市场在第二季度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5G新基建速度的加快,可能预示着5G换机潮大爆发的时刻不再遥远,而中国手机厂商在其中有着巨大的优势。至于势头很猛的苹果,有消息称其5G手机受疫情影响将推迟到11月发布,那么只靠降价来维持热度恐怕也无法长久,可能在5G赛道上仍会落后于中国手机厂商。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