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程浩然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近日,罗永浩跟樊登杠上了。
具体来说,就是樊登有一段视频,分析罗永浩为什么会失败,讲得头头是道。但老罗不屑一顾,一句“我靠,又一个吴晓波......”甩给了樊登。
视频中,樊登认为如果老罗只做一件事——当英语老师讲课,他绝对能成功,原因是樊登认为自己一个人讲课能讲給3000万人听,由此推断,老罗英语讲得好,同样可以讲给很多人听,并获得”樊登式“成功,甚至一个人,就能打败新东方。
让樊登遗憾的是,老罗不去做可以绝对成功的事(当英语老师),他非要去做手机和电子烟什么的。并表示做手机和电子烟是简单体系的事,而简单体系的事需要极其复杂的过程和步骤,罗永浩作为一个有文艺青年情怀的普通老师,他hold不住,如果大众汽车来做那就不一样。
这里面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第一,罗永浩是不是失败者,樊登对成功的定义如何?第二,罗永浩如果当英语老师,真的一个人就可以打败新东方?第三,做手机和电子烟这事,真的只是一个简单体系的事吗?第四,大众汽车如果做手机和电子烟,真能做成功?
事实上,老罗虽然在手机和电子烟上创业不成功,但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一红数十年,如果硬说罗永浩是失败者,恐怕很多人不认可。毕竟如果罗永浩还算失败(暂时欠债),那么成功的人恐怕也不多了。而至于罗永浩一个人可以打败新东方,大众能将手机和电子烟做好,好像并无实质性的佐证材料。
对此,网友的评论也很有意思,这里随便从微博截取热度较高的几条供大家欣赏。
一个卖嘴皮子的给一个实干家做总结。(来自@GaoCxxx)
这种满嘴跑火车的病已经很久了。(来自@趣装备)
如果做手机成了,那他今天演讲的内容就是罗永浩为什么能把手机做成?因为他身上有太多跟乔布斯一样的品质。(来自@MajorAr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们不理解罗老师的情怀和志向,自以为是的以挣钱为目标来揣测他人!(来自@書劎)
成功学*人类退步的滑梯!(来自@蓝调的青色)
从评论中可以看出,网友似乎并不认可樊登的看法,相反认为他这种“卖嘴皮子的”总结分析实干家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成功学大师”在干的事。并且无论成败与否,成功学大师总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不认可其关于“成功”的定义,并表示“成功学”这种病已经很久了,如今连知识服务也上了“成功学”的贼船。
“知识服务”上了“成功学”的船?
成功学起源于完善自我和培养他人,促使人们积极进取,推动社会完善进步而自然产生的学问,本质是一门“自我管理”的学问。先在欧美和东南亚风靡,随后扩散到港台和大陆。
成功学大师简单来说,即传授推广“成功学”的人。他们有一套关于成功的定义,以及如何成功的方法论。主要变现手段是“演讲培训收徒+卖书”,以此来看,本质就是“知识服务”的一个子集。
经过多年发展,成功学诞生了很多典型代表。如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陈安之、高安明等,网上有人将他们成为五代成功学代表人物。而在国内,陈安之无疑是大家最熟知的一个。
只不过从戴尔·卡耐基到陈安之,再到岑某某。成功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窄。
第一代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主要注重帮助人们停止忧虑,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社交技巧以及为人处世的情商,以便获得更加美好安定的生活,对成功的定义更加广泛。
不过,到了陈安之这就变成了“赚钱”。
陈安之认为,自己从老师(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处学到最重要的是“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改变命运更加有价值。”并给自己塑造了3年从0变成亿万富翁的“成功人设”,以此为成功标准和卖点收徒授“艺”。事实上,有没有帮别人成功先不说,但陈安之通过高价收徒大赚特赚成了“成功人士”是事实。很多人交了高昂的学费,没有学到成功,反倒输得一塌糊涂。这从其后续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118万的成功学培训,几乎令我家破人亡”事件可见一斑。
这种“以钱”为成功标准的模式,在陈安之一脉得到发扬光大。 这从其得意门生的“成功人设”就可以看出。陈安之的得意门生徐鹤宁,顶着的“亚洲销售女神”、“中国财富女人俱乐部主席”等光环;而徐鹤宁的得意*姬剑晶则是“金牌销售”,在花100万请教陈安之后,两个月就开上了劳斯莱斯。
尽管这种“成功人设”其实经不起推敲——没人知道徐鹤宁和姬剑晶销售的是什么。但是以“钱”为成功标准制造的焦虑,却成了很多大师贩卖“成功学”的手段。
此次罗永浩怼樊登,网友支持罗永浩。本质是不认可樊登在老罗身上对成功的定义,以及通过耍嘴皮子就得出了“能成功的奥秘”。而樊登读书会也被部分网友戏谑为知识服务“成功学”。
事实上,对比“成功学”与樊登读书会以得到之类的知识服务,两者在很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首先是建立人设。 成功学的人设大抵是“成功学大师”从一无所有到快速致富的人设,借此传达自己摸索到成功的诀窍,陈安之、徐鹤宁、姬剑晶之流皆是如此。而知识服务大师罗振宇和樊登,则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也能拉上知识的大旗。
其次是制造焦虑。 关于成功的焦虑毋庸置疑,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看起来很成功的顾佳在太太圈遭鄙视,王太太被嫌弃没文化,说明不管哪个圈层的人都有焦虑,想要更成功。只不过在知识服务领域中,罗振宇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则告诉我们,只有改变才能看到未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因此也被人指责贩卖“知识焦虑”。
最后是速成。 无论是“成功学”,还是此类以解读书籍为主的“知识服务”,满足的都是用户想要走捷径速成的心理,这是其中最关键的点。前者是渴望成功的人希望通过成功学大师提携,快速找到成功之道;而后者则渴望通过大师们读书,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学到一些专业知识,或者满足自己想要“快速多读书”的愿望。
贩卖知识的“成功学”,大师“卖拐”几时休?
在健康领域有一个“亚健康”概念一直被热炒,很多跟“亚健康”相关的产业,也借此大发横财。
所谓亚健康,指的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这个概念的神奇之处在于,其描述的症状非常宽泛,似乎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几个点。如果不重视,虽然对当下影响不大,但后患似乎无穷;而如果早重视,那么累积起来,效果理论上也可以达到无穷尽。
有意思的是,据说亚健康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一家售卖保健品的产品广告,其产品主打抗疲劳、减轻失眠症状、增强记忆力防止健忘......等不可量化的效用,也可以讲是心理作用。这跟“成功学”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螳螂财经”认为,在成功学领域,成功学大师一直也在打造一个“亚成功”的概念——即每个人都有不成功的方面。 这些不成功或来自事业(职场),或来自家庭,或来自情感等等。毫无疑问,”亚成功“跟”亚健康“一样市场非常大,一个事业成功的人,或许有着家庭的不成功;一个事业家庭都幸福的人,难免有情绪上焦虑等,这些“亚成功”的点被放大后,自然不缺用户。
按照陈安之的成功学逻辑,一个人不成功肯定是学习不够,方法不对,选择学习的对象不行。而学习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跟成功的人(成功学大师们)学习最快。
这换到樊登身上同样成立,既然樊登认为每个难题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那么如果不成功,只能是说书读得不到位。可见,所谓知识服务,只不过是将成功学那套“跟人学”变成“跟书学”。
在2018年某期《奇葩说》节目中,樊登和高晓松的一场互怼就是这种思想的很好佐证。
节目中,樊登给了一些观点——“如果你觉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难,都一定有一本书等着你”、“我在樊登读书会创业的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理论依据,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能告诉你,这是哪本书里写的”等引发争议。
一方面多读书肯定没错,另一方面读书究竟能否如樊登说的这么“包治百病”,则争议颇多。
高晓松当场反驳樊登“读书如果真的就能这么三段论地、线性地解决问题,大家都去读两本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这世界也太容易了一点!”。恐怕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毕竟“虽然懂得很多大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个千古难题。
客观来说,樊登老师的很多观点并不一定说错,问题在于他将“读书”这件事“神化”了。 不仅全然不顾“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古训,况且世界上的图书浩如烟海,有些书适用樊登的,未必适用所有人。而各种书之间关于同一个话题,也有众多对立的看法,那么到底听哪本书的。
但这些都不重要,樊登强调的是“读书的重要性”这一正确的废话,他更在意的是“跟谁读”,这是号称“知识付费第一人”的樊登老师和樊登读书会的商机。
于是,这种知识服务的成功学模式,在加上“知识改变力量”的背景后,变得越来越具有迷惑性,大师们也变得神通广大。 比如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和樊登以及樊登读书相关经认证的20余个平台账号上,樊登老师从读书讲到职场,从职场讲到情感,从情感讲到育儿等等。
客观来说,樊登通过分析提炼书中观点,确实能够让部分用户获益。但如果无限夸大“读书”的功用,则不免有点赵本山“卖拐”给范伟的味道,知识服务也就成了新一代的“成功学”。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