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B端业务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系统之间的对接问题。为此,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对方系统所能提供的内容,还需要知道双方之间可以交互的节点。
对接的顺畅,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系统的扩展性;对接的不畅,步步是坑事倍功半。
最近自己刚好正在对接一个ERP系统,规模在国内算是比较大的那种。切记,请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所谓开发文档,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人对人的沟通。
如果你也准备做系统间的对接,那么我希望下面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所有帮助。
一.了解对接目的是什么
有些是公司规划需求,有些是客户定制需求,无论哪种类型,我们都需要明确具体的需求是什么。
01.目前迫切的痛点
如果将需求按优先级来划分,那目前最迫切的痛点问题,自然是我们需要优先关心的。
你可能会说,做目前最迫切的痛点,这是句正确的废话,谁都知道。为什么还要特别说明呢?
因为关于系统对接,为此所涉及到的功能和可能要动用的资源,实在是太多太多。
如果我们不提前规划好需求的优先级,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了。
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说,自己系统里的功能就将近10个,要对接的系统中的功能则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对接哪些功能?具体要怎么对接?这些都是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
首先,我们需要和需求方明确当前阶段最紧急、最迫切的功能。你可以这样考虑,为了保证业务能够走下去,我们至少需要做哪些工作。尽量聚焦在核心业务流程上。
其次,在了解到需求方的要求之后,我们自己需要梳理一遍这流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和数据对接节点。要确保不遗漏、不多余。
举个例子,我们的客户要求首先将订单流程对接跑通,即用户能够下单,然后发货、库存这些信息能够做到同步。
针对上面的情况,如果你仅仅只做订单这一块,那肯定是不行的。经过仔细的梳理,至少有下面这三大块内容需要考虑:
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基本信息、库存信息;订单信息:包括下单流程、发货流程;售后信息:包括退款流程、退货流程;
有的放矢,抓大放小,一步一个脚印。
02.未来可能的需求
所谓的脚踏实地,心向远方,就是这样的状态。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还需要知道未来可能的方向。
可能你会问,我们将当下的事情做好、满足需求了,就已经不容易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如果真的这样,那以后产品的升级,也许将难上加难。
了解需求方未来可能的潜在需求,无论是对自己产品的规划和功能的迭代,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通过对潜在需求的了解和分析,来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我们自己的规划是否相符。
如果相符,我们可以考虑怎样更好的进行融合;如果不相符,我们可以考虑是调整自己的方向还是放弃未来的可能。
其次,通过对需求的深挖和抽象,对我们自己的产品规划有参考价值。多种选择、多种方向,也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野和方向。
以我们这次的对接来说,通过这次实践,对于我们自己以后的微服务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也为我们以后的方向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会点。
未来的不可知,需要我们多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明确对方能提供什么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放在我们这里,那就是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对接融合。在开始对接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对方能够提供什么。
01.自己先了解概况
想了解对方能提供什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去体验、去了解。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都会有官网介绍和产品体验,有些产品还可以进行试用甚至免费使用。
这就为我们了解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很多便利,尽可能多的获取对方的资料。当然,也是需要有重点的。
搞清楚对方主要提供哪些功能;搞清楚对方是否能够提供标准的API接口;搞清楚对方能否进行针对性开发,等等。
如果对方有API接口和文档,那将能够大大的提升我们对接的效率。毕竟能够提供标准接口的,大部分都是经过验证可行的。
如果我们的需求,超出了对方的标准范围,能够针对性的提供功能开发,具体费用如何,这些我们最好也要提前了解和准备,为后续的方案沟通做准备。
以上,是我们自己作为需求方,需要去了解的内容。
如果需求来源是我们的客户,那我们就可以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深入了解对方系统的功能。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进入客户的账号,亲自体验对方产品的操作流程和逻辑,梳理页面字段和内容,针对性整理汇总。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先形成自己的初步印象。
02.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当我们自己首先了解到对方系统大致的内容后,我们就需要结合自己前期了解到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整理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切勿漫无目的的去了解。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后,紧接着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核实。毕竟,我们所体验到的,未必就是正确的。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联系对方,而且尽可能联系到相关部门,有时候400电话客服,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对接需求,打过电话的人都懂。
联系到关键人之后,针对之前我们整理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尽量避免谈一些大而空的内容,这是我个人的建议,毕竟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直奔主题比较好。
也千万不要问百度能搜索到答案的问题,将时间留给最有用、最核心的关键点。
以我们自己为例,在明确了客户需要对接的需求后,我们初步整理出需要的商品、订单、售后三大模块。然后针对这三大模块的对接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了解到如果想进行这三方面的对接,第一步则是需要我们拿到客户的授权,而获得授权的方式和资料,也需要额外准备。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看似简单的对接流程,其实背后的相关操作逻辑有很多。
有时候,我们仅仅通过产品是无法感知的,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沟通。查缺补漏,才能万无一失。
三.知道自己能对接什么
明确了对方能提供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了完成有效对接,我们又需要额外准备些什么。
01.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
通过前面两步,现在我们不仅了解到需求是什么,而且还了解到对方能提供什么,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我们自己要准备些什么。
我们不仅要梳理出双方整体的框架流程,还需要明确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什么时间节点,我们需要将信息推送给对方;对方进行了什么操作,会将信息推送给我们,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
数据传递过程中的API接口、消息推送机制,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预判,否则在后续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自己的平台是否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如果调整,会涉及哪些模块,会影响哪些功能,对现有功能是否造成影响,是做成公共模块还是定制模块。
如果不调整,能否快速的满足现有这些需求,能否顺利的完成对接。
以上这些,我们都需要事先定义好。
以我们为例,为了完成这次对接,需要在创建商品、创建订单、取消订单、申请售后等相关地方,都需要做开发判断。涉及到的相关接口,都需要进行数据推送和消息反馈读取。
下面的图片,就是我们在进行对接时所准备的交互流程。
不打无准备之仗,将问题提前暴露。
02.整体到细节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不仅要从宏观层面了解整体流程,紧接着具体到每个功能,我们也需要尽可能的细分。
宏观层面,帮助我们概括思路和梳理流程;细节落地,推进开发具体执行。
很多时候,我们看大流程、大思路都没有问题,可一旦深入到细节,才会发现步步是坑,寸步难行。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不能让问题在开发阶段暴露,我们需要提前告知并梳理。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理清思路,也是帮助整个对接过程更好的开展。
我们要做的,就是耐下心来,一个流程、一个页面、一个字段的梳理,最好是对照着API文档来看,尽量做到不遗漏。
以我们目前遇到的情况来举例,在做整体规划的时候,关于售后流程,只简单的提了一嘴,流程上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画了。
可谁曾想,就是因为这个疏忽,导致了开发在评估时轻视了,造成实际开发周期延长了1天左右,因为这其中涉及到的点实在太多了。
大家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简单的售后流程,双方的数据交互就有如此之多。
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细化每一个关键节点和内容。
四.看到未来能产生什么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此次系统对接,对于我们自己产品的一些启发。
很长时间内,我们自己关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都是通过所谓的后端代码写死来实现的。
这样的好处是开发简单、快速上线。可随着系统功能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流程越来越复杂,导致了现在改动任意一个小点,都极其繁琐。
要么是这里不支持,要么就是那里耦合太强,以至于现在想加新功能越来越难。而且如果一个系统出问题,其他系统也都无法正常使用。
正当技术部门为此头疼的时候,通过此次对接,为我们自己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不同系统之间,其实可以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调用,每个系统保持相对独立。这样一来,即能够实现各自运行,又能够保证互联互通。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章来源:明天上线(ID:mingtianshangxian66),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HLfXS-QYZYT-w6mPg73ZA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