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高教展看希沃:“智屏互联”如何助力高校数字化?

 2020-11-04 11:09  来源: 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突破50%1,高等教育已经迈向“普及化”新阶段。

在一轮轮扩招背后,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师资源有限、优质课程匮乏等问题。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希望通过打造“金专”、“金课”,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能亦步亦趋式地追随西方发达国家,这条“变轨超车”之路无疑需要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相比智慧课堂已经普及的基础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学生学习、老师授课和学校管理都缺乏有力的工具抓手。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和“智慧校园”,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尖兵,希沃围绕高校信息化形成数字教室、小组研讨教室和校园物联等多套解决方案,助力高校数字化。

数字教室助力高教“变轨超车”

曾几何时,我国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的比例一度低于印度。在那个时代,国内高校生承担着专业突破的重任,平均6.83:1的生师比2(1992年)也利于老师密切地与学生交流,进行专业指导。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仍长期停留在10%以下1,“百里挑一”式的高校学生规模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启“扩招模式”,高等教育也由此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迈进。

随着普通本专科招生接近千万,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希沃副总裁、前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出版事业部主任魏振水看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既需要通识型大课,也需要专业型小课。

通识型大课负责提升学生认知的广度,学生规模往往几十甚至上百人。在传统的阶梯教室里,投影ppt是课堂唯一的焦点,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向教学”难以改变。在希沃看来,阶梯教室的场景内仍要解决“演示”的需求。110英寸乃至200英寸的大画幅显示屏和影院级音响,能够有效改善老师授课设备,提升学生听课效果。

解决“教”的痛点后,“学”的痛点也需要解决。动辄上百人的公共课,老师难以关注和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希沃提出“智屏互联”的概念,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和手机设备同步授课内容,而且能够参与课堂互动。在设备互联的基础上,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实现数据互联,助推老师改进教育决策,完成师生间的情感互联。

专业型小课肩负着深究专业学习的重任。除了常规“讲授式”课堂外,“研讨型”教学也不可或缺。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既需要同学间互动讨论的激发,也需要老师的评价指导。希沃小组研讨教室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多屏协作和联动,激活每个学生参与思维碰撞。

对高校而言,除了需要信息化解决方案改善教学形式外,如何为高校老师有效“减负”,也是难点。

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不同,高校教师同时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一方面,“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形成了重科研轻教育的高教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老师想对每位学生都做到“望闻问切”很不现实。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希望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高校老师的工作重心回归教学。10月13日,教育部负责人在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答记者问中就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师评价,“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 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

从教学管理层面看,高校教师每周可能要面对两三百名来自不同专业课和公选课的学生,非常缺乏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工具。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只能停留在签到和问答上,如果碰到上百位学生的公选课,连签到和问答也只能抽查。

希沃希望通过“品课”将高校老师从繁重的班级管理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以扫码的方式完成签到,课程中则能够通过自己的终端和老师互动。

品课也能让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直接。以往,老师分享ppt、布置文献预习任务往往需要通过班委传达。品课则不仅解决了材料分发的难题,而且能帮助老师搜集学生预习、复习情况,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

从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不管是研讨型的seminar,还是翻转课堂,似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舶来品。实际上,中外高等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教育预算紧缩后,其高等教育的丰厚资金和丰富资源建立在提升学生经济门槛之上,发挥不了平衡贫富差距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向普及化方向不断发展,不可能照搬和复制西方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无疑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环。

数据主导,助力高校打造 “金课”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十分有限且分布不均。2017年,我国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5.8万人,仅占当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的1.68%。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让部分高校不得不开设一些由非业界或非专业老师教学的“水课”。高等教育要想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解决“水课”。

金课建设计划应运而生。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要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

打造“金课”,既需要信息化工具的硬件支撑,也需要改变单向的教学形式。

在过去,高校在打造精品课程上已经有所尝试。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曾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掀起MOOC风潮。但是,慕课更像是名校的招牌广告,普通高校要如何苦练内功,打造自己的“金课”?

希沃将摄像头整合在大屏中,同时完成课堂情况和屏幕显示的录制。这种“伴随式静默采集”能够将日常教学数据留存常态化,解决了以往布置机位耗时耗力,干扰师生注意力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常态化留存课堂数据有助于学校打磨自己的“金课”。录制完成的课程既可以校内研讨学习,进一步打磨精品课程,也可以对外输出和交流。沉淀下来的优质课程,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优质课程匮乏的难题。

在魏振水看来,常态化课程录制还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尤其是高职校存在大量实操课程,学生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的观摩难以掌握,课下回顾精品录播则能有效解决课堂盲点。

改变水课“我讲你听”的单向填鸭是打造“金课”的另一痛点。既然想通过金课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形成主动学习。

借助希沃品课,高校教师能够设置题目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第一时间得到教学情况的反馈。

客观题反馈能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情况;主观题则能以“词云”的形式统计学生的答题关键词,进而洞察学生的答题思路。魏振水说,那些“小云”往往是学生的创新点,老师可以由此展开个性化教学。

从“数字教室”到“智慧校园”,营造“舒适学习、自动化管理”的新校园也是希沃努力的方向。除了智慧大屏这样的交互智能教学设备,空调、窗帘、灯光等环境调节设备也将集成在智能讲台的中控里。这不仅可以使教室设备的操控更加便捷,还有助于高校半开放式校园的管理。

截至2020年8月,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8.7%,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达402.8万间,93.1%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为信息化教学夯实了基础条件3。相比之下,高校信息化、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围绕“智屏互联”的理念,希沃将携高校数字教室、小组研讨教室、校园物联等多套解决方案,在11月8日-10日举办的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与教育界同仁见面。

在教育信息化助力下,我国高等教育将在公平、均衡的基础上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走出一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换轨超车”之路。

数据来源:

教育部.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教育部. 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 教育部.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196号建议的答复.

转载自 亿欧网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优路教育:以教学创新、技术研发、服务升级为驱动力

    2023年,随着市场经济回暖,“保就业,稳增长,稳居民收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基础建设投资政策密集发布,利好政策暖风频吹。而“扩大内需”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将着力点放在了制造业和新老基建方面。水利、公路、市政等板块均迎来了新的利好政策,相应的,人才需求的提升已经发展成为新

    标签:
    在线教育
  • 为打造更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及助力职业理想,优路教育不懈努力

    3月25日至26日,对很多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士来说,是个忙碌的日子。2022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补考)如期举行,多个地区的考生纷纷走进考场。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很多地区发布了一级建造师考试计划延缓公告,多地一建考生的备考时间也被拉长。为了帮助延考考区的考生正常备考,优路教育推出了专门针对

    标签:
    在线教育
  • 围绕多元化智慧课堂,优路教育为学员搭建丰富学习场景

    近年来,数字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跟随线上教育的潮流,优路教育开展线上教学,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创新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数字化和信息化向教育行业的普及,使教学课堂场景越来越多地向线上倾斜。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网络,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跟线下课堂同等质量

    标签:
    在线教育
  • 多举措维护消费者权益,重庆优路教育助力提振消费信心

    随着经济复苏节奏加速,为带动市场整体消费,着力扩大内需,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3月11日,重庆市江北区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重庆优路教育应邀参加此次

    标签:
    在线教育
  • 优路教育:将聚焦质量理念,厚植于企业文化

    近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印发,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

    标签:
    在线教育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