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傍晚你把车停在路边,一只机器狗从你的车旁经过,你会是什么反应?
这样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上个月的安大略省。9月25日,一名网友在推特上分享了她的经历,视频中,当她发出“OMG!I love you!”的惊叹时,机器狗也配合停下脚步,仿佛在给出回应。
这名网友一定不会想到,她的随手拍竟在发布的数个小时后登顶推特趋势榜,并引起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声音主要分为两类:一派认为机器人将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并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另一派则对大规模使用机器人表示担忧和恐惧。
很快,机器狗的开发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做出了回应,称该机器狗正在与“进行例行移动性测试”的操作员进行“傍晚漫步”。同时,另一篇推文中则展示了机器狗的适用场景与工作能力。
这并非是该型机器狗第一次被人们所注意,从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它们已经数次登上了媒体的头条,在法国的拉罗谢尔,它们身负消毒设备,游走在大街小巷从事消毒工作。在美国的波士顿,它们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控病患的体温,以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在新加坡的公园里,它们提醒着来往的游客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甚至在日本职业棒球联盟宣布取消观众进场后,十几只机器狗背负主队队旗,在场内充当起了“啦啦队”的角色。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机器狗的开发公司波士顿动力也开始逐渐走入公众的视线,其在机器人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也开始逐渐被大众所认知。
从一条腿到四条腿,再到两条腿
1992年成立波士顿动力时,创始人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已经43岁。
马克·雷波特最早从事于电气工程领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80年代,计算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马克·雷波特离开了NASA,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
在任职期间,马克·雷波特创办了“腿部实验室(Leg Leb)”,该实验室致力于研发高级动态机器人,时至今日,这家实验机构依旧存在,其主要研究方向依旧不变。
马克·雷波特主导的第一个项目是只有一条腿的机器人,其功能也仅限于在画满格子的地板上“蹦蹦跳跳”,如果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这件作品的话,它很难被定义为“机器人”,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该项目已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让一台机器拥有了平衡性、动态运动、运动控制以及移动感知能力,而这四项能力也是马克·雷波特认为机器人所必须具备的。
在“单腿机器人”项目获得成功后,马克·雷波特于1992年创办了波士顿动力,专注于高级动态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马克·雷波特的工作很快吸引了美国军方的注意,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波士顿动力提供研究资金,后者负责为美国军方研究一种能够适用多种地形地貌的运载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摒弃了传统的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以四足哺乳类动物的的躯体结构作为参考,在2005年开发出了“Big Dog”。
Big Dog可以背负45公斤的有效负载进行自由行走或奔跑,最快移动速度可达6.4公里/小时,最大爬坡角可达35度,它能够适应多种复杂路况,就算人为在其侧面施加外力,Big Dog也能快速调整四肢动作,以保持身体稳定。同时,Big Dog搭载的运动控制系统也能有效地保障其运动的独立自主性,仅需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可以完成复杂的既定任务。
遗憾的是,尽管Big Dog拥有着强大的功能,但因其在运行过程中噪音较大,最终没有被美国军方所采用。
不过,在Big Dog的研制过程中,波士顿动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3年,波士顿推出了拟人化机器人Atlas,该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以调节其各个部位的运动,使它得以在各种地形上行走,立体视觉和距离传感器使它避开路径上的障碍物,并对最佳路径做出判断。
更令人更到惊奇的是,该型机器人的后续升级版本表现出了强大的运动能力,能够在不同高度的箱子之间完成旋转、跳跃,甚至是360度的后空翻,其动作形态和完成的流畅度已基本与人类无异。
毫不夸张的说,Atlas的先进性已足以让许多从业者夜不能寐。
商业化应用:困境下的出路
除了Big Dog和Atlas这两个项目外,波士顿动力还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开发出了能够实现重型负载的CS3,能够实现高速奔跑的wild cat和能够完成货物搬运的candle等数种机器人,但这仍无法掩盖一个尴尬的事实:波士顿动力几乎没有营业收入。
最早美国军方对Big Dog项目进行投资,但该项目在被放弃根本没有任何商业化的可能,原因在于这个项目的假想环境就是阿富汗战场上崎岖的山路,失去美国军方的支持,无疑是给这一项目判了*。
2013年,波士顿动力和其他8家机器人公司一起被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收购,而在此之前,谷歌已经成立了一个机器人部门,这9家机器人公司也顺理成章的被划到该部门旗下,由Android的联合创始人Andy Rubin领导,能够抱上谷歌的大腿并得到一位“硅谷明星”的支持,波士顿动力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但好景不长,一年后Andy Rubin离职,谷歌也希望波士顿动力能够开发一种易于使用且价格合理的商用机器人,但后者似乎对此不感兴趣。最终,两家公司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
谷歌放弃波士顿动力的原因很简单:无底洞的烧钱却无法换来收益。而波士顿动力的研究方向注定了长期的、持续的、不计成本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就在波士顿动力的资金来源接近断裂时,大洋彼岸的软银向它抛出了橄榄枝。
2017年6月,软银从Alphabet手中正式接管下了波士顿动力。尽管在山穷水尽之时得到了帮助,但马克·雷波特和他的波士顿动力都明白,必须要做出转变了。
在加入软银后,波士顿动力于当年推出了全新的机器人Spot Mini,也就是在今年大出风头的“机器狗”,与以往之前开发过的机器人有所不同,Spot的定位就是能够适用多种场景的商用化机器人。
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工作,既可以胜任可以在建筑工地建模,检查石油天然气设施,监控工厂内设备的数据指标等工业领域的工作,也能够完成幼儿教育、医疗检测等家庭场景下的工作。
马克·雷波特在一次演讲中表示:“随着我们的研发,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有用,这让我们认识到,机器人是可以被使用和商业化的。”
今年1月份,70岁的马克·雷波特宣布卸任波士顿动力首席执行官一职,由公司原首席运营官Rob Playter接替这一职位。对此,波士顿动力表示,公司做出改变是为了“新的增长阶段”做好准备。
5个月后,波士顿动力在官网上正式发售Spot,基础版定价为7.45万美元,这也是公司成立28年来首次公开出售自家的机器人产品。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波士顿动力的这一次的商业化“极为彻底”。波士顿动力为Spot的背部设计了4个模块化接口,同时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功能性模块价格18000美元-34000美元不等。波士顿动力甚至还推出了一项类似于Apple Care+的保修增值服务,价格15000美元,包括延长保修期和加急维修服务。
应该说波士顿动力这一次的商用化十分成功,即使是未被列入销售地区的中国,也有电商开始了做起了“Spot代购”业务。
另一方面,机器人投入商用化也迎来了反对的声音,民众心中的担忧开始日渐增多。
人与机器的边界
2017年,热播美剧《黑镜》第四季第五集在netfix上播出,该集剧情设定为人类幸存者在末日废土上逃离机器狗的猎杀,节目播出后在社交论坛里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谈论,而剧中的机器狗与波士顿动力的Spot在形象上几乎别无二致。
今年Spot的频繁出镜也让许多人开始担心机器人可能会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对此波士顿动力表示,已在销售条款里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机器狗对他人进行身体伤害和恐吓。
只需要这样的“明文禁止”,就能彻底划分人与机器的边界、互不侵犯吗?
如果说与马斯克站在同一阵营,倾向于人工智能*的人群属于人工智能悲观派,那么马克·雷波特与现任东家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就站在另一个阵营,属于志同道合的乐观派。
孙正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机器人未来无比乐观的遐想。他认为,本世纪内将出现所谓的“奇点”现象:机器人将和人类一样聪明。他甚至大胆预测,未来30年里,机器人的智商将达到1万。
拥有浓厚学院派气质的马克·雷波特也对自己打造的机器人有着积极的期待。他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机器人的发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未来,机器人可以照顾我们的父母,看护孩子甚至是伤残人士,而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同时,马克·雷波特也认为Spot可以帮助人们在生产工作中降低风险,“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创造和改进具有先进机动性、灵活性和智能的机器人,因为我们相信便捷的机器人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很多问题。Spot的精密软件和高性能机械设计的结合,使机器人能够在危险或复杂的工作中代替人的位置,从而保障人的安全。”
从不急于商业化的二十多年时间也能看出,马克·雷波特追求的不是快速、干脆的一次性买卖,他有更长远、更宏观的目标。他希望将波士顿动力公司从技术研发公司变为平台公司,打造机器人界的Android。
“如果专门设计出一个平台,就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制功能。不久之后,我们也将开发许多不同的附件,可以用来定制机器人。”马克·雷波特说。
只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仅是“打造一个合格的家庭陪护型机器人”这样日常的想法,也已经远远排到了波士顿动力“长期商用规划”的列表里。且不谈超越人类,单是协同、帮助人类这条路,机器人还要走很远。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7月5日,上海国际工业装备及传输技术展(简称AHTE)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科新松给用户带来了更完善的面向场景、面向未来的“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除了携国内首台25kg协作机器人华丽亮相外,还带来了针对汽车和3C行业的6大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汽车踏板压力测试、机车触屏测试,大扭矩螺钉拧紧及无人
6月28日——30日,以“时不我待”为主题的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式举行,联想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ICT科技企业将携全线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亮相。捷象灵越作为联想子公司联晟智达生态伙伴参展,围绕“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主题,展示了面向未来的、高柔性化的托盘机器人矩阵以及工厂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演示。M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云天励飞将在大会上展示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边缘计算芯片DeepEdge10系列SoC芯片,并公布“天书”大模型的最新动态。欢迎莅临上海世博展览馆H1-C801展台参观交流!同时,云天励飞也将与中国电子、中国信通院、华为等合作伙伴,在WAIC的舞台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从实在智能最新发布的实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级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这款AIAgent真的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AIAgent构建到执行全自动化,持续进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实在智能重磅发布实
崔大宝|节点财经创始人进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势:资本市场,与之关联的概念炒不动了,英伟达股价动辄暴跌重挫,引发“泡沫戳破”的担忧;消费市场,BATH们的推新活动少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众的关注度降了……热闹的大概只剩下两场酣仗:自5月15日字节跳动宣布“以厘计费”,打响国内大模型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业单位发录取公告了!坏消息!他们没录你,录了个数字人。图片来源网络随着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机构开始用上了“数字员工”。甚至很多中国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也被这些数字人给捧上了。数字人捧上了“铁饭碗”简单翻看一下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录
黑芝麻智能敲钟后,港交所门口又有一些智驾芯片企业引发关注。据悉,近日地平线已通过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预计筹集约5亿美元资金。从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
8月21日,万众瞩目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5天,集“展览”“论坛”“赛事”于一体的机器人盛会,反映了当下机器人领域的繁荣生态。据官方统计数据,今年现场逛展观众高达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5%。机器人行业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火爆程度便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