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地球充满阴霾,但太空却很热闹。
随着商业航天发展,各国都将卫星互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是SpaceX公司CEO马斯克的Starlink卫星系统(也称“星链计划”),还是国内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均让该行业备受关注。
卫星互联网创造广阔蓝海,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作为从宇宙中为人们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建设始终受到全球的一致重视。它能够实现对现有互联网体系的补足,为人们带来更便宜、更快速、更全面、更持久的网络体验,与此同时,还能释放出强大潜力创造广阔蓝海,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其中卫星制造为195亿美元,卫星服务为1265亿美元,地面设备为1252亿美元,发射领域为62亿美元。可以看出,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具备显著经济促进价值。一些领头科技企业,几乎同时瞄准了卫星通信领域。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苹果已经成立了12人的卫星技术研发团队,预计在未来的5年中完成卫星部署。Google、亚马逊等众多科技企业也都看到了未来卫星行业的前景,开始进驻这一领域。
卫星互联网纳入中国新基建
纵观国内,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先是4月份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的范围内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接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更加坚定了我国推进卫星互联网和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的决心。*也多次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目前国家卫星互联网计划正加速整合、机载、船载卫星业务也在逐步展开,国内多种集成化地面终端快速迭代,这无疑是给广大民营商用运营项目,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链基础。
今年9月,在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科技委秘书长表示,保守估计未来5-10年,我国商业小卫星的发射需求超4000颗,卫星互联网产业,即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及终端制造、运营与服务四大板块市场规模达千亿。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已具备细分领域的技术储备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海能达提前布局,加速产业落地
专注为垂直行业提供专用通信方案的海能达,早在2017年就前瞻布局,收购了加拿大公司Norsat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ion(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设备及方案供应商),引进了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技术,近年更是积极布局低轨卫星产业,并整合宽带低轨卫星通信与5G通信技术优势,加大卫星配套的地面通信系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
目前海能达卫星通信整机产品主要包括关键微波组件高频头(LNB)、功放器(BUC)、天线等器件及车载、船载、便携式、固定式、动中通等,覆盖政府与公共安全、航天航空、航海、轨道交通、开采、卫星广播及视频、电信覆盖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卫星互联网具有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如何通过卫星互联网终端设备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撬动”C端市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卫星互联网分会秘书长季文涛说到,与传统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不同,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带宽容量剧增,流量资费大幅降低,在商业上的成功必须依靠消费级市场。可移动、小型化、低成本终端产品成为实现低轨星座商业闭环的关键。因此,或许卫星互联网终端将成为卫星互联网产值最大的环节。
事实上,在这一市场,业界早有探索,并已有产品问世。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暨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海能达就推出最新抗5G干扰微波元器件、12W Ka频段BUC产品及便携式卫星终端GLOBE Trekker等产品。
立足专网优势,拓展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
目前随着我国航天水平不断提升,应用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国家组织了国家电网等公司来牵头低轨星座组网工作。通过市场和资本共同驱动,促进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的建成,实现低轨星座的落地应用。
未来,卫星网络业务的应用场景还将拓展到诸多领域,如政府通信与应急响应体系、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地面车辆交通互联等领域,还可以用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为跨国企业和其他机构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不同维度的全球化管理数据服务等等。卫星移动服务市场将呈现多样化发展,“缝隙”市场未来或将逐渐成长为大众市场。这其实正与海能达现有行业客户和全球业务布局不谋而合。
海能达卫星通信BU总经理胡炳双强调,专网与卫星通信的客户群体具有很高重合度,未来海能达将立足国内、放眼国际,联合行业生态、发挥专网渠道优势,积极发展卫星通信方案的集成业务。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