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云从科技周曦: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制一万个钟南山

 2020-11-06 14:56  来源: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导语:

疫情让诸多从业者重新审视人机关系,周曦初衷的正确性得到验证,马克·雷波特也正式明确技术应该服务人类的方向。

疫情犹如一味反应剂,刺激了全球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为机器人、AI大规模走进真实场景提供机会,人机关系因此成为时下热议中的焦点。

11月4日,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与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借2020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之机展开一场隔空对话,共同探讨了人机关系,并强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长期主义不是工具化,而是为人类服务。

在应用与探索的启发下,周曦提出,人机协同可以将数字化经济持续发展与人机最佳相处模式归于统一,发展为下一代技术商业化的可行路径。“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基于深度学习发展起来,但是单靠深度学习无法走出娱乐层面,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我们需要人的力量。”

马克·雷波特曾先后在CMU、MIT任教授,他于1980年创办的“Leg Lab”是波士顿动力的前身。周曦在美国求学期间,曾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Tomas S.Huang教授,后又在“深度学习”重镇NEC美国加州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在创业前,周曦先后获得7次全球识别技术竞赛冠军。

做人工智能不应该抛掉人的智慧

坚持技术服务人类,云从科技刚拿下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智能化项目,以3.12亿元项目标的额刷新行业纪录。

疫情期间的“无接触”送药,也让波士顿动力首款商用产品Spot机器狗收获肯定,斩获了“三个月120只”一个不错的销售成绩。

相比较下,以识别技术成名,云从科技在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探索商业化路径上更加成熟,波士顿动力则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位居翘楚。

从影像走进生活,Spot机器狗原来并不可怕。马克·雷波特介绍道,在疫情期间,小机器狗可以替代护士去测病患体温、收集心律信息等,为人们解决“不接触测温”难题。

类似于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对肢体的延展,周曦点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延伸我们大脑的能力。“物理世界是有边界的,但思维没有边界。”

周曦提到,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几百年来机器都是向工具化发展,如汽车、飞机等,但AI系统却不应该如此。细究去看,AI的理性、逻辑和强大的记忆能力刚好与我们的感性、情绪、创造形成互补。

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不仅可以弥补我们日常所不能及之处,还可以启发式提醒我们锻炼、学习,甚至与我们一起创作、写代码并将我们的创作主动推广,生活会是另一番模样。

“我们做人工智能不应该抛掉人的智慧来做,要延展人的智慧,如钟南山院士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复制一万份他的经验,全球疫情或许就可以得到解决。”联想到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挂号一票难求,如果AI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必将有助于医疗资源普及,周曦认为这是这是人工智能可行的发展方向。

深度学习技术瓶颈,人机协同是 AI 的长期主义

受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几年掀起一股浪潮,AlphaGo打败李世石、重复性岗位大量被智能机器人替代曾一度引起人们恐慌。

但周曦认为,单依赖深度学习或者说大数据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始终难走出“娱乐”层面,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如人类能够在复杂环境、小样本情况下做创造性的决定。目前机器则需要基于大数据,在成千上万次的试错后才能做决定。

低效的技术并不利于商业推广,当然造成恐慌也不是人类的需求所在。周曦提出,低谷后的回暖是一次契机,融入专家知识,打造属于未来长久发展方向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什么是人机协同? 周曦在现场给出解释,“它是可以延展人类体力、经验和时间的方法,即打造一个类似人类大脑逻辑的系统,与人类进入同一思考维度。”

感知、认知、知识和决策,是云从科技打造人机协同平台的逻辑。

应用到行业之中存在什么区别?比如,医疗领域的关键痛点在于专家资源稀缺与病患需求海量,云从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不是替代专家去问诊,而是则首先利用医疗专家的知识技能模型过滤掉并非重大病患的90%诊疗信息,使得医疗专家可以集中处理10%关键问题,合理化医疗服务的同时最大化医疗资源的效用。这是云从科技理念的不同。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只要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就一定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找到迎接挑战的端绪。作长期主义的注解之一。

经历了近两年的低谷期,大浪淘沙后,余下的人工智能企业相继开始进入了攀升期,云从科技与波士顿动力均属于这一阵列,他们的长期主义也得以验证。

马克·雷波特深有体悟:“智能技术的应用有风险也有回报,我们不会因为存在风险就回避这个回报,但是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避免糟糕的事情发生。”

从市场来看,云从科技的发展更为迅速。在预先做好规范化,在可信的基础计算、数据和分析能力之上,为人们勾勒未来数字化社会的蓝图,成为云从科技一直以来的责任,也帮助它更快触达了更广阔的市场。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IoT开发者为王,涂鸦智能硬核“靠边站”

    IoT盛宴:涂鸦向下,产品向上

    标签:
    人工智能
  • IPO观察丨黑芝麻智能递表港交所,车芯行业已迈向量产决战期?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标签:
    人工智能
  • 强强联合!百望云入驻微软实验室,揭开数智发展新篇章!

    OpenAI是什么,随着ChatGPT的爆火,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了。而微软也第一时间推出了AzureOpenAI加速计划,希望凭借OpenAI的卓越能力,为企业赋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AI大模型的基础能力,与企业场景相结合,开拓新的商业范式,引领行业变革。近日,以“智领新变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微软

    标签:
    云服务
  • 新成果、新服务、新生态,HPE混合云领导者地位再提升!

    HPE扩大混合云和私有云产品的覆盖范围、灵活选项和创新功能,领导者地位再提升!HPEDiscover科技盛会上,HPE宣布了HPEGreenLake边缘到云平台、混合云服务、私有云产品组合的创新成果,以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最新进展:·HPE完成对OpsRamp公司的收购;相关解决方案现已作为HPEG

    标签:
    云服务
  • 权威发布!白山云连续入选IDC边缘云报告

    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IDC发布《中国边缘云市场跟踪研究,2022H2》报告。作为创新的全球边缘云服务提供商,白山云得到IDC的持续关注与认可,凭借在边缘云领域的技术突破、产品迭代以及场景实践,再度入选报告,与行业伙伴一同撑起边缘云市场的巨大价值空间。IDC指出,在服务商与客户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边缘

    标签:
    云服务
  • 全球AI巨头正在赌:谁搞定MCP,谁就是未来老大

    我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全球的AI巨头都在做MCP,毫不夸张的说:谁能把MCP做起来,谁就拥有AI生态控制权,谁就是AI圈的老大。你们有没有发现,MCP在2025年初开始特别火爆,互联网技术大厂都在强推MCP。(1)阿里云百炼搞了个MCP平台,提供50+预置MCP服务。不过大都只面向阿里系产品。(2)腾

    标签:
    ai智能
  • 对话李军:人工智能是“第五范式革命”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在采访中,李军认为IAEPC不仅是一场“冠军中的冠军”对决,更是一次全球AI人才的线下交流盛会。大赛“史无前例”的吸引了全球青年科技精英汇聚香港,更加推动和普

  • 对话施韩原与杜瑜皓:与参赛选手一起改变世界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大赛发起人方之一及裁判委员会负责人,施韩原与杜瑜皓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裁判委员会主席施韩原分享了此次大赛的亮点,IAEPC首次引入创新赛道,探索选手如何与AI合作进行答题。裁判委员会副主席杜瑜皓认为,选手最终目标并

  • 吴林林专访IAEPC冠军:与全球参赛者交流是最重要的一课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赛冠军选手之一。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选手认为与来自全球的参赛者交流是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科技与AI之前,选手们可以平等、开放、友好的交流。以下是采访实录(有删节):吴林林

  • 吴林林专访黄锦辉:年轻人要像懂中文一样懂A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会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IAEPC联合发起人黄锦辉先生。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黄锦辉教授勉励年轻人要像懂中文和英语一样懂AI,

  • 本以为DeepSeek天下无敌了,没想到Manus更猛

    昨天新出了一个AI,据说比DeepSeek还牛,而截止到今早,已经有10万人在排队申请Manus邀请码了,而且它邀请码已经炒到10万了。这是北京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蝴蝶科技,创始人是一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90后毕业生肖弘,突然向全球宣布: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通用智能体产品出现了,名叫Manus

    标签:
    ai智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