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打造数字生活新体验,华为终端云服务在盘算什么?

 2020-12-02 17:39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早在几年前,坊间就流行着一种论调: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停滞。

如果你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走向终结,不妨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当你拉着旅行箱走出机场,用手机碰一碰即可解锁旅行箱;走到停车场时手机会自动显示车辆的位置,无需打开行李箱或背包寻找车钥匙,用手机在后视镜上轻轻一碰,即可打开车门启动汽车;开车驶出停车场的时候,碰一碰收款标志就能支付停车费,哪怕是手机不在服务区的情况下;到家后用手机碰一下智能锁,门就会自动打开……

这并不是某部科幻小说里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而是华为Mate 40系列已经覆盖的场景。大概是我们过于痴迷智能手机创新乏力的话题,选择性忽略了创新方向的转变:正在从过去满足用户主观诉求的创新,转向为用户打造数字化的生活体验。

01 被重新定义的“钱包”

前面提到的场景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华为钱包。

顾名思义,华为钱包出现的初衷或许就是为了替代物理意义上的钱包,试图将钱包的所有功能在智能手机上一一还原。

无需追溯太远的时间,仅仅是在五年前,钱包还是无数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一个巴掌大小的钱包,仿佛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零钱、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门禁卡、朋友的名片、家人的照片都可以塞到钱包里,以至于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因为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许多行程被迫搁置。

恰恰是钱包的不可或缺性,智能手机在被发明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都未能全面取代钱包的地位,往往是左边口袋里装着鼓鼓的钱包,右边口袋里装着重量差不多的手机,用户体验可想而知。

从2016年正式推出Huawei Pay,到华为Mate 40系列成为全球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的钱包手机,历时四年,华为钱包不断创新,并仍在继续,现如今,华为钱包已然完成了传统钱包的数字化:

一是钱包的支付功能。截止到目前,华为Huawei Pay业务已经涵盖了银行卡、交通卡、零钱、信用卡、手机POS、手机盾等多款涉及金融支付类的产品。比如Huawei Pay交通卡已经支持53张卡片,覆盖了国内312座城市,其中48张交通卡可以免费迁移到华为钱包。当用户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时,用手机背部轻轻碰一下闸机即可通行,无需再从钱包里翻出交通卡,也省去了排队充值的繁琐过程。

二是钱包的存储功能。与之对应的是华为钱包的AI PASS功能,社区的门禁卡、园区的一卡通、车钥匙、身份证等证票券产品,都可以在华为钱包中进行数字化复制。特别是“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的eID,可以在不泄露用户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目前深圳市已经有110多家酒店可以用eID办理入住,越来越多的机场支持电子身份识别,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出门必带身份证”的悖论。

可以看到,华为钱包等创新服务正在诠释一种新的理念:智能手机已经不单单是通信工具和娱乐工具,还是用户连接数据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工具。

只是对传统钱包等物理功能的替代,还仅仅是智能手机创新的第一步。

02 从工具到服务载体

智能手机的所有创新,都要回到用户体验上。

华为终端云服务所主导的应用生态则让智能手机完成了从工具到服务载体的跨越,连接有用户价值的场景,借助用户体验上的持续优化,最终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了智能手机的价值进阶,找到了技术创新的另一条S曲线。

确切地说,华为钱包等传统意义上的长尾功能,从工具到服务载体的跨越并不意外,背后隐藏着一场效率上的降维打击。

比如前面提到的智能手机解锁旅行箱的案例。传统输入密码的开锁方式至少需要15秒,并且存在密码被泄露的风险;而使用智能手机碰一碰开锁,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只有1秒,减少用户开锁时间的同时,也帮助用户摆脱了忘记旅行箱密码的苦恼。至少新秀丽已经和华为钱包达成了合作,属于旅行箱的行业革命正在酝酿中。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华为云空间上。如果用户想要将一份文档从手机传到电脑上,即便是最便捷的在线传输也需要30秒以上的时间,华为云空间给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用户手机里的照片、通讯录、文档等资料可以实时同步到云空间,并且能够在智能手机、电脑、平板、智能屏等终端上同步更新。用户无需再思考文件在不同终端间传输的问题,可以像打开本地文件夹那样处理云盘中的内容。

这场效率革命吸引来的不只有用户,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华为钱包等工具类产品掀起一场效率革命的同时,正在告别“长尾”成为连接用户的新入口,逐渐有了打造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可能。

进一步延伸的话,华为钱包不过是智能手机进化的缩影:从数字钱包的单一支付功能,向全智慧全场景生态平台的转型,预示着智能手机正在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端到端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03 创新的尽头是“无感”

再来回答文初的话题,智能手机的创新俨然没有停滞。

之所以会让不少用户产生创新乏力的错觉,还要从智能手机的两个创新体系说起:

一种是为用户打造“有感”的体验,典型的就是相机、续航、屏幕等硬件上的提升;一种是为用户打造“无感”的体验,比如华为HMS生态的默默耕耘,通过软件上的能力升级为用户制造会心一笑的满足感。

打个比方的话,“有感”创新是手机厂商们的正面战场,直接关系着创新能力的高低上下;“无感”创新则是手机厂商的地下战场,衡量的标杆只有用户体验,往往在用户不易察觉的细节上精心打磨。

比如主题商店几乎是所有安卓手机的标配,可当上线主题的数量越来越多,用户找到心水主题的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大多数手机厂商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主题分类和人工编辑的优质主题推荐,华为主题则上线了智能推荐功能,根据用户过往应用主题的习惯,个性化推荐符合用户审美的主题。

比如听歌识曲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功能,可当用户在抖音中听到喜欢的背景音乐时,常常需要找到另一台手机进行识别。华为音乐洞察到这一用户痛点后,将听歌识曲功能以悬浮窗的形式独立开启,这样用户在刷抖音时可以直接识别背景音乐并下载到手机中,避免了错过一首好音乐的遗憾。

再比如在浏览器中阅读海外新闻的场景,或许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还能看懂,一旦碰到复杂的语句或者法语、西班牙语的内容,只能逐段复制到翻译APP中理解大概意思,严重制约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于是华为浏览器在新版本中增加了网页翻译功能,目前已经支持40几种语言的自动翻译服务。

其实这些降低用户成本的“无感”体验,业已成为用户忠诚度的粘合剂。就像已经习惯了华为钱包“刷卡”功能的用户,即便换了其他品牌的手机后,遇到小区门禁、地铁闸机等场景时照旧会下意识地用手机去解决,却发现手中的手机并不支持这些服务,彼时用户体验上的差距将被无限放大。

借用“人类的懒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的观点,“无感体验”可以说是懒惰到了极致的表现,所有不需要人为参与的中间环节都可以被忽略。毕竟手机应该是用户的工具,而非让用户成为手机的附庸,最好的用户体验就是没有体验。

04 写在最后

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可能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都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但华为终端云服务等所提供的“无感体验”将逐步渗透进用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期间所改变的将不仅仅是人机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

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在Mate 40系列中国发布会上同步启动的“我有一片胡杨林 | 甘肃”公益项目,用户可以通过华为钱包领取专属胡杨林公益电子卡,并且能够实时查看捐赠情况和项目进展。华为钱包等让用户在享受全场景服务,享受无感式创新带来的便捷性的同时,也在向用户传递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五年后再来审视这样的话题,智能手机的创新并没有放缓,反而承载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对象储存有哪些用处?

    对象存储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数据存储场景。对象存储用处如下:云存储:对象存储在云环境中广泛应用。它能够提供可靠,可扩展和经济高效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大数据存储:对象存储适用于管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大型数据集。它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并提供快速访问和分析选项。影像存储:对象存储是处理图

    标签:
    云服务
  • 华为商业市场新Slogan解读:“伙伴主导”的价值正在释放

    每隔一段时间,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会成为讨论的焦点,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2020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里的一组数据:有89%的企业仍在初始状态下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仅有3%的企业完成数字化深度应用。近日,华为在上海举办了“华为中国行2023·上海伙伴菁英会”。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在主题演

    标签:
    华为
  • 从钢铁行业数字化管控与超自动化融合,看华为WeAutomate能力进化

    钢铁行业融合超自动化技术的数字化管控新品的发布,映射出平台底层技术华为WeAutomate的能力进化。

    标签:
    华为
  • 强强联合!百望云入驻微软实验室,揭开数智发展新篇章!

    OpenAI是什么,随着ChatGPT的爆火,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了。而微软也第一时间推出了AzureOpenAI加速计划,希望凭借OpenAI的卓越能力,为企业赋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AI大模型的基础能力,与企业场景相结合,开拓新的商业范式,引领行业变革。近日,以“智领新变共创未来”为主题的“微软

    标签:
    云服务
  • 新成果、新服务、新生态,HPE混合云领导者地位再提升!

    HPE扩大混合云和私有云产品的覆盖范围、灵活选项和创新功能,领导者地位再提升!HPEDiscover科技盛会上,HPE宣布了HPEGreenLake边缘到云平台、混合云服务、私有云产品组合的创新成果,以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最新进展:·HPE完成对OpsRamp公司的收购;相关解决方案现已作为HPEG

    标签:
    云服务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