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视频 >  正文

最新发现:这三类孩子,最容易对抖音短视频上瘾

 2020-12-18 16:22  来源: 豆芽吧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上周四晚上,我照例陪大宝去上学而思。

我们到门口的时候,刚好碰到有孩子下课正往外走。

只见那个比大宝大不了几岁的孩子,一只手握着手机,另一只手的食指做着上划的动作,双眼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

走到门口时,他也不腾手,直接用肩膀把玻璃门顶开,差点撞到我们。

我用胳膊护住大宝,随即看向那个从门里挤出来的孩子。可是,他似乎毫无觉察,依然专注地看着手机,手指不时上划,脚下走得七拐八拐。

我瞄了眼他的屏幕,嗯,是抖音的界面没错了。

目睹了一切的孩子妈妈赶紧帮我们开门,一边挺不好意思地跟我和大宝点头致歉,一边拉住孩子说:“爸爸路上堵车了,咱们在楼下等他一会儿。”

得到一个不耐烦的回应,这位妈妈叹了口气,也拿出了手机。

我悄悄一瞥,好像还是抖音图片。

看着俩这母子做着同样刷视频的动作渐渐走远,我心里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难过。

闲了就刷刷短视频,似乎已经是个标准“动作”了,不管是车站旁、地铁上、餐厅里,总少不了各类短视频app里的声音和画面。

而这场“短视频成瘾症”,也早已“传染”到了稚气未脱的孩子身上,让他们在分分钟抱着手机食指上划的过程中,消磨掉了最珍贵的时光。

明明说好5分钟后就去念书,结果一看表,两个小时过去了;明明只想随便看看当做娱乐和放松,结果就刷了整整一天……

今天,我就来和童靴们聊聊:短视频,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大人和孩子都能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短视频,咋就这么叫人上瘾?

先来给“短视频”下个定义吧:

短视频,也叫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和传播的形式,一般是指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

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等便携终端越来越普及,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也越来越高,能快速吸睛、引导流量的短视频内容,得到了这个快节奏社会的青睐。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短视频行业的激斗,推出了各类app:除了耳熟能详的南抖音北快手,还有西瓜、火山、微视、美拍……

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所述,截至2020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18亿,日均使用时长110分钟。上班路上刷一刷,放学等车看一看,没事自己拍一拍……短视频已成为一种渗透进日常生活的休闲娱乐方式。

那么,短视频到底为什么会引发流行、让人上瘾?

1.短小精悍,见缝插针

一个“短”字,可谓是道出了短视频称霸电子屏幕的秘诀。

十几秒至几分钟的时长里,既装得下一掷千金的奢华生活观,也不缺乏下里巴人的市井烟火气;既能第一时间关注和参与社会上的新闻事件,也能即刻get到话题度最火爆的综艺影视细节。

比如上图,抖音app中,“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这些短视频,直接戳中了我们的痛处——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认真看完动辄两小时起步的电影。

那,就从平时的碎片时间里,抽出5分钟来一览剧情概要,既节省了时间,又没错过热点,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短视频见缝插针地“帮”人利用了所有的零散时间,更填补了每一处可能存在的空虚和缺憾,成为了难以割舍的信息获取源头。

2.直观刺激,全程高能

因为短视频时间有限,所以内容越精彩火爆,才越能抓住观者的眼球。

跳舞?给你上来就是个高抬腿劈叉;唱歌?给你上来就是珠穆朗玛那么高的高音;影视作品?给你把劲爆场面全剪在一起密集输出,不高呼一声“真过瘾”都不算你看过。

熟悉套路的童靴们应该能发现,那些热度高的短视频作品,通常都紧紧抓住时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采用夸张的表演或大量影像特效(就算很拙劣也没关系图片),再加上多重反转和吊胃口的悬疑剧情。

我在快手app上,搜索到了许多自制短视频连续剧,这个《恶毒保姆》系列人气超高,单个视频播放量高达千万。

情节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一个恶毒保姆嫌弃卧床病人,变着法地折磨人,结果被病人家属察觉到不妥,抓了个现行。

虽然是烂演技、烂台词、烂镜头、烂剪辑,但话题的高社会热度,加上全程高能不断,直接给予观者强刺激,引得人按捺不住想追下去,看看这个恶毒的保姆到底什么下场。

3.快乐重复,无需动脑

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像一颗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随波飘摇……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如果我问,上面这五句歌词,分别属于哪一首歌、是谁唱的,童靴们大概十有八九不能马上答出来;

但若是请你们试着哼唱一下,我猜,大家会发现这些歌词和曲调,已经深深地刻入了脑海,张口就来,挥之不去。

我一个不刷抖音的人,都有被神曲支配的恐惧

这些抖音神曲的抓耳片段,被各种小视频当做BGM(background music 背景音乐)高强度重复,形成病毒式传播。

而沉浸在无尽头的短视频流中,很快就会被相同的音乐和相似的影像“洗脑”,根本无需多做思考,就可以获得最简单直白的快乐。

4.奖励机制,赌徒心理

美国学者亚当·奥尔特所著的心理学书籍《欲罢不能》中,曾详细探讨了“行为上瘾”这一普遍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他写道:“如果奖励不可预测,参与者更享受——而且他们直到实验结束仍很享受。每一次新奖励都自己下了一个小袢子,等待的兴奋感让整个体验在较长时间里都更为愉悦。”

刷短视频的时候,这个理论就起作用了: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出现在屏幕上的视频会是啥样。是衷心喜欢的宝藏视频?还是天雷滚滚的狗血视频?

如果是宝藏视频,我们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对自身幸运度的自信,从而更期待下一个视频;如果是狗血视频,我们也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轻轻一划就可以更换,说不定,下一个视频会更好呢?

就像深陷赌局的赌徒一样,不论是赢是输、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种对未知的不确定和好奇感,以及轻而易举的成就感和奖励,会促使我们一直刷下去、刷下去……

刷上瘾,对孩子影响可不小

诚然,我很理解劳累一天精疲力尽的爸妈,在面对自家娃无底洞般的陪伴需求时,由内而外无能为力的感觉。

但,若是因此向所谓的“便利性”低头,把手机交付到孩子手中,任其刷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来获得愉快和满足,甚至希望能寓教于乐,在刷短视频的同时学到知识,那恐怕就大错特错了。

在我看来,短视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远远多过正面引导。

1.优质内容的密度太低

有人说,网络上有许多优质的短视频,内容覆盖了语文诗词、数学技巧、英语语法等各方面,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全是干货,孩子观看的话,可以轻松 get 到新知识。

这话是没错,我在app中也搜索和浏览到不少与教育相关的短视频,内容上确实用生动简单的形式展现了相关学科的知识点,看数据都很受欢迎。

但纵观整个大环境,这部分内容相对优质的干货视频,还是体量太小,很容易埋没在短视频瀑布流中一晃而过。

而且,短视频中传授的知识点,颇为零散,根本构不成完整的闭环,无法容纳系统性、复杂性的知识体系。

再看看那些短视频平台上最受欢迎的“老师”们,表情丰富、语气夸张、妙梗频出,但更像是把知识当段子讲,信息密度太低了。

刷一小时的学习类短视频,可能最后记住的大多是包袱金句,和真正读一小时书所收获的成果,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而更多的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辨别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无顾忌的刷视频过程中,很难躲开那些不适宜的内容。

2.算法造成“信息茧房”

短视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是算法。

算法的核心奥秘,我一个外行人,自然不懂,但对它的运作原理还是略知一二的:

算法,就像一个会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习惯、兴趣、喜好,把最符合其偏好的内容作出推送,而且会越来越精准,只允许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进入推送流,让大家沉迷于称心如意的视频内容中。

这样的算法推送,就像是在编织着一个巨大的信息茧,如果孩子在刷短视频的过程里,织出了自己的“信息茧房”,那ta将不再惊喜于这个世界的丰富多样,而只沉浸在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之间。

更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茧房”中的舒适环境,会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感和代入感,引得ta愈发上瘾,甚至无法区分自我所处的现实和屏幕中的虚拟世界。

3.放弃思考,变成快乐的笨蛋

短视频最追求“短”和“快”,因为这是当下网络时代最容易引发广泛传播的两个特质。

这样的特质就意味着,短视频的内容,不会像传统视频内容那样给予观众可以挖掘的线索和思考的空间,只是一味打直球,接连不断地输出爆点,甚至可以牺牲故事的合理性。

长期观看此类内容,被动接受直白的表现形式,孩子会习以为常,丢失掉对事物发展逻辑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会对有挑战的难题丧失兴趣。

最终,在短视频的浸润下,孩子可能变成一个快乐的笨蛋——毕竟就几分钟的小故事,看得爽就够了,干嘛还需要费力气动脑子呢?

4.密集刺激,损害注意力

短视频的创作者,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获得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必须做到在视频的前几秒就牢牢抓住眼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光影和声音的刺激了,比如闪动特效、洗脑音乐、罐装笑声,等等。

给孩子一个小时的时间,ta大概能刷50-100个短视频,就代表要受到50-100次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这样密集的刺激,会严重透支和损害注意力。

时间久了,孩子的大脑对这种水平的刺激适应了,阈值变高,将逐渐不能集中精力做事,就可能会去追逐更强烈的刺激感。

5.难以察觉的时间浪费

一个只有几十秒、几分钟的短视频,很容易造成一种感觉,那就是:不浪费时间。

不仅很多人觉得短视频“不浪费时间”,还会美其名曰“填补碎片时间的最佳选择”“杀时间(kill time)的宝藏”,无聊的时候、休息的时候,随手刷上几个,也不耽误事儿。

这下,负罪感少了一大截,但时间可是一点儿没少浪费。有人戏称“抖音5分钟,人间3小时”,明明只想趁着间隙刷两下,但结果,不知不觉中,比看长视频、大电影花的时间还多。

搁在孩子身上,本来可以读页书、画张图、玩个玩具、站起来做套广播体操的小时段,都被用来刷短视频了,日积月累,浪费掉的时间总量,可是让人瞠目结舌。

不希望孩子沉迷?我们只能这么做

有人觉得,我不该一棒子把短视频打死:“明明有优点,却只对着缺点猛戳,对新兴的短视频来说,太武断、太不公平了。”

这是因为,短视频的种种缺点,死死咬住了孩子的短板。

请大家记住,短视频app,看起来是新兴事物,但其本质上,还是靠吸引流量变现的软件,比起传递知识,更看重的是:怎样才能把用户留在界面上不停地浏览,时间越长越好。

而“新兴”这个名号,更意味着管束力度小,规则不完善。比如短视频app里都有的“青少年模式”,貌似可以保护孩子,但却被发现形同虚设。

也别忙着责怪孩子分辨力和自制力差。说真的,大人在面对各种花花绿绿的诱惑时,都难免迷了眼、走错道图片。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至于对刷短视频上瘾呢?有几个建议给到大家。

1.请家长放下手机,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永远都是孩子最直观的榜样。

如果家长总是往沙发上一摊,打开手机不停刷短视频傻乐,那么,请相信我,你的孩子一定也会沉迷于短视频中无法自拔的。

因为,这就是ta从你身上学到的一切呀。

既然了解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请各位家长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别再动不动就打开短视频app消磨时光了。

2.多陪伴孩子,给予关注和安全感

上个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中国青年报》发布了《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三类孩子使用短视频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分别是:

1.有话藏在心里、没有交流对象的孩子;

2.人际关系差、感觉自己不受欢迎的孩子;

3.经常感到大人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不难看出,对刷短视频上瘾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家人,可能很少陪伴他们,很少倾听他们说话,甚至会轻视、忽视他们。

正因为如此,这些情感和心灵都很空虚的孩子,才更容易寄情于短视频的虚拟世界中,追求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越来越渴望,越陷越深。

所以,又是耳朵磨出茧子的老话。非常理解大家工作很累,想玩会手机放松的心情(我也是这样),但真的必须克制一下,在家多花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安全、感觉到自己是被全心全意关心的。

3.平常心对待短视频

说实话,短视频简直无孔不入,已经无法从生活中规避剔除了。就算把孩子保护得再好,也难以避免ta接触到短视频。

还是那老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越禁止孩子刷短视频,越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甚至造成谎言和冲突。

与其严防死堵,不如咱们做家长的先放平心态,把短视频看作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把短视频当做普通资讯

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就会去搜索引擎上查找;同样的,短视频平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了大量资讯的搜索引擎,家长可以教孩子有目的地去寻找需要的资讯,从而避免无所事事地刷屏。

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加强亲子沟通

就像孩子会告诉爸妈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一样,家长同样可以鼓励孩子来分享观看过的短视频,把控孩子观看内容和程度的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沟通能力、增进亲自交流。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拍摄短视频

孩子尝试自己拍摄和剪辑短视频,来记录和分享生活,既能获得参与其中的成就感,也能意识到,原来看似光鲜的视频背后,也同样需要辛苦的付出。

从今往后,新技术、新娱乐,只会越来越多,追求虚幻而肤浅的快感,似乎成了大势所趋。信息潮水的泛滥早已没过头顶,让所有人都面临着迷失自我的危险。

在娱乐化和碎片化愈发严重的当下,咱们能做的,就是以现实之力,去与扑面而来的虚拟角斗,让孩子享受真真实实存在着的生活,幸福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我相信,父母亲人的关爱和陪伴,才是孩子自律的源泉,和对抗孤独空虚的最强武器。

文章来源:豆芽吧

原文链接:https://www.douyaba.cn/thread-302580-1-1.html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抖音短视频上瘾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