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多守边疆”的23岁花样少女员工的突然离世,让不情不愿的拼多多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已经很多了,我们这里简单回顾一下:
先是有人在知乎上爆料,拼多多一名23岁女性员工于下班途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
随后,该公司认证账号在知乎上的不恰当发言,引起一片哗然和谩骂,随后该发言被秒删;
至此,拼多多终于正式“现身”了,证实去年12月29日凌晨,员工张某霏离世,并强调从未发布过网传截图的“官方回应”;
紧接着,知乎官方账户出来打脸:“拼多多”系知乎注册用户,其身份真实无误,知乎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流程和机制;
甩锅不成的拼多多最终出了最后一招,称网传截图内容“系拼多多营销合作供应商员工用个人手机发布,该言论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态度。
这一连串下来,整个网络都沸腾了,一边悼念逝去的女孩,一边争先恐后对拼多多这一连串昏招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口诛笔伐。
拼多多求锤得锤,被知乎揭掉底裤,贻笑大方,实属活该。对生命的敬畏是道德的底线,但拼多多的过与失,还是留给已经介入调查的上海劳动监察部门。
我们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花季少女用生命开拓的多多买菜业务,背后是巨头的焦虑、碰撞,高大上的互联网概念“触地”的艰辛。互联网巨头们高瞻远瞩的战略下,一场场的胜利的由来,是无数个个体的付出。
1“再不拼命就来不及了”
2020年10月,在拼多多5周年之际,黄峥的讲话中埋着一个让业界关注的词“硬核奋斗模式”,这个词里埋着张某霏意外离世的种子。
众所周知,拼多多要硬核奋斗买菜业务,黄峥提到最多的业务就是多多买菜,而他对于这项业务最多的评价,就是:苦。
因何而苦?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紧,一方面是因为任务重。
从2020年下半年,社区团购赛道就已经开始逐渐拧紧了发条。疫情培养了用户线上买菜的习惯,本已显出颓势的社区团购迎来了二次风口,老玩家们如兴盛优选、十荟团等在短短几个月内,逆风翻盘又成为了资本的“香饽饽”,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间,其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倍。
同时,美团、阿里、滴滴、拼多多等巨头们更是亲自下场,欲从高频的买菜业务上切入用户,获得增量市场。
拼多多2020年8月才挤进社区团购,推出“多多买菜”,在此之前,7月,美团在济南上线“美团优选”,并为其打开了美团首页的一级入口;6月,滴滴“橙心优选”落地成都,其创始人程维在滴滴全员会上称: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紧跟着11月,字节跳动也“杀入”社区团购并选择在成都试水。
(一家门店前,摆满了拼多多、美团、橙心优选的地推广告)
一个接一个的巨头下场,让社区团购这池春水就跟“下饺子”一样热闹。但蛋糕和盘子就这么大,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时间,因为站点、团长这些都是有限资源,你今天没拿下,那可能就进了别人的腰包。赛事如此焦灼,核心原因还是巨头们的实力大多旗鼓相当,都是人民币+资源的双重玩家,谁也不比谁差多少,疯狂抢跑是唯一的指标。即便是离卖菜最远的滴滴,当年推广网约车也是一城一城战下来,在地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张某霏所在的新疆地区更是凸显了一个趋势:除了老玩家和巨头下场,各地方也效仿兴盛优选,开始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小范围自给自足的社区团购品牌。据产业新经济(yinghoo-tech)了解,仅乌鲁木齐一地,已经出现了天山团、源创优品、獭獭同城、憨豆芽、至味团、僖囍生活、乐乐妈等数个社区团购品牌。
毫无疑问,这一切让投身于这条赛道的巨头们,都感到无比焦虑。巨头的焦虑放到每一个员工身上,都是一座压力大山。
产业新经济(yinghoo-tech)通过知乎中自称是张某霏前同事了解到,拼多多用尽手段逼迫员工转岗去买菜事业部,强制转岗,若不配合将被辞退,被派到一线的买菜员工全年无休超负荷工作。
时间上来不及,任务却十分繁重。
据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外派新疆多多买菜业务员工共10余人,却要管理2000多个站点,这是1个月内,10几名员工所“打下的江山“。而社区团购所涉及的环节众多,进货、物流、供应链、联系团长、建立自提点、后期售后客服通通都有这10余人完成。
负责和地推公司对接完成团长招募的,是多多买菜在当地的市场部。除了市场部,这支团队内还设有采购、物流、仓储等部门,除上述职责外,多多买菜在乌鲁木齐周边还租用了五六个仓库。
一位社区团购供应商媒体表示:“地推人员晚上加班很正常,因为你要联系供应商组织货源,不能影响第二天的配送。每天下午差不多6点之前都要把菜送到每个自提点。白天还要充当客服与用户沟通,因为新疆正值严寒,经常缺货、或者品质有问题,都得工作人员来处理,什么岗位到最后都变成了做客服。”
这一切都在指向一个自互联网巨头们“触地”开始就亘古不变的道理。
2
互联网巨头战线下
人海就是“最强”战术
纵观互联网历史会发现,哪怕科技不断进步,效率不断提高,但当互联网巨头们的战场移到线下,最终用来打仗的招数都是“人海战术”。
社区团购是这两年来最能说明这个现象的案例。如果对社区团购不太了解,那么看看共享单车之战就知道了,其惨烈和“传奇”程度,是近年之最。和社区团购一样,彼时的共享单车也是无数资本、巨头追捧的对象,ofo与摩拜的对决也堪称是针尖对麦芒。
一个画面足以说明:几年前的北京知春路地铁站门口,前一天晚上空荡荡,第二天却挤满了一排排的ofo和摩拜单车,铺车密度甚至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背后是两家的地推人员披星戴月,为了抢在对手前面占尽优势地位,尽可能地铺满自家产品,以保证第二天早高峰到来之时,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铺车只是用户最看得见的一面,看不见的是每拓一城,除了十几万的单车的成本先扔进去,相继的人力、管理、回收、维修、市场推广,环节复杂程度无法想象,这场大战的结果众人皆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滴滴和美团几乎平分了共享单车市场。
再往前追溯五年,网约车之战,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之时,多少滴滴员工大雨天在写字楼门前拿着APP的二维码和海报进行推广;更早的京东淘宝“电商平台之争”时,为了下沉,淘宝和京东派人凌晨深夜纷纷在墙上贴上大字报“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的土味广告。
只不过这一次,渔翁们等不及了。还未等社区团购的头部玩家们拼个“你死我活”,“滴滴们”就已经开始下场了。买菜的最后一公里和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一样,离用户越近,越艰难,越需要更多的个体更多的付出,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燃烧所释放的温度,点燃巨头的梦想。
张某霖事件只是整个残酷战场的冰山一角,整个2020年,互联网大厂员工加班晕倒、猝死这并不是第一例。2020年12月4日,国美福州分公司一位年仅27岁员工陈某在年终誓师大会期间猝死,一人身担两职,早出晚归,尤其在双十一期间更甚。
只不过此次拼多多的处理引来了轩然大波,才让这件事同竞争惨烈的社区团购一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仅仅刚过去一周的陈某,却未曾有人再记得他是谁。
商业不会停止,故事仍在继续,当旁观者还未散尽,或许遗忘已经开始发生。希望这一次,没有人会遗忘那个爱唱歌的花季少女。
作者: 十三l
文章来源:晓程序观察(ID:yinghoo-tech),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DQG5v1QUmxXywFRg2lxBw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