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AI配对真能解决“单身公害”?

 2021-03-03 20:12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去年底,日本政府宣布斥资20亿日元来“挽救”国家日益下降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并在各地区推行人工智能相亲匹配系统来帮助单身男女“找对象”,许多国内网友纷纷对此表示羡慕。

 

近年来,AI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赋能,为“相亲”和“陌生人社交”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途径,如以AI+大数据为基础的算法匹配推荐、基于DNA分析的基因配对、以面部特征为筛选标准的“看脸配对”等。但这些“充满科技感”的“相遇”,真能帮助现代年轻人解决“个人问题”吗?

“智能相对论”采访了几位线上交友平台的用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婷婷 女28岁 教师

在倦怠与需要中反复挣扎

受到父母催婚、社会大环境带来的焦虑所影响,加上自己本来也想找对象,我踏上了在线相亲交友之路。

当时有朋友在SOUL上面找到对象,抱着扩大社交圈的想法,我也下载了一个。大概用了一个月,我觉得上面的人群过于复杂。因为使用这款APP不太需要暴露个人信息,所以有很多人抱着不良目的。AI推荐也不大准确,匹配的人没有一个让我觉得可以深交,于是我就弃用了。

去年疫情期间,我开始用本地的一个综合性APP里的相亲板块,有点类似论坛的形式,用户目的较单纯,信息也更加真实详细。期间遇到过几个感觉能继续发展的对象,但约出来见面后,就因为各种原因不合适而掰掰了。直到现在,我也还没遇到Mr.Right。

或许是因为条件和我差不多的这个圈层,剩女比剩男的数量要更多,由于基数少而造成遇到合适对象的机率更小。 也可能是由于我不太会聊天也不善于交际。 跟陌生人聊天对我而言是个很大的考验,经常出现尬聊的情况,也让我对新认识人产生了倦怠感。

而且这种APP是“多对多”的关系,每个人都在同时审视很多人,也同时被很多人审视。人似乎被当成是商品来衡量,整个交友过程就像一场商品交易,让我感觉不大舒服。

这也是我没有尝试一些传统相亲网站的原因,在那上面,结婚似乎不需要什么感情,只要硬件条件相符即可,让我有些反感。对我而言,硬件条件没那么重要,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情感契合、聊得来的结婚对象。

相较之下,我还挺想尝试现在国外流行的DNA相亲,感觉很有趣且更加准确。就我的理解,性格形成是同时受先天与后天因素影响的,如果两个人在生理上相匹配,在性格、情感上合适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但我不认为两人的基因或性格一定要是相似的,万一我们都懒怎么办?基于AI图片识别的人脸配对也会想试试看,毕竟谁不喜欢长得好看的呢?就算不交往,认识帅哥美女也会让心情变好的。

之后,我也许会试着使用一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读取其他社交平台资料的APP,感觉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匹配推荐对象,至于隐私泄漏的问题,我早就习惯了。只要它的使用体验好、推荐准确,我就会一直用下去。

日本政府推行的AI相亲系统就很让人羡慕,毕竟官方背书的系统不必担心个资泄露,资料审查也更让人信任。好希望政府能给我分配对象啊。

虽然想尝试不同的APP,但现在的我对认识人感到很疲惫。目前的失败经验让我萌生了想放弃的念头,不但使我对自己的评价降低,也逐渐放宽了对另一半的要求,反而更加焦虑。

或许这是个周期性的循环吧,即便厌倦了这种模式,但可能哪天无聊时又会想用了。

Viola女 27岁 国企职员

希望能更有效率地寻找心灵契合之人

几年前我出国留学,在朋友推荐下注册了Tinder。它的用户大多是留学生或外国人,比较符合我所在的圈层,用户整体素质较高,AI算法推荐也满准确,所以回国后也一直在使用。以前主要是用来认识新朋友,现在则用来寻觅适合的结婚对象。

虽然我对Tinder的功能和用户群体基本满意,但用到现在,我依然是单身。Tinder向我推荐了很多条件优秀的人,真正聊得来的却很少, 大概二十个人能有一个;其中也没有人能让我怦然心动。

这种现象反映了市面上交友软件的一个痛点。

大多数人找对象的主要考虑因素可分为学历、收入、所在地等十分明确的外在条件;以及性格、谈吐、三观等基于主观感受来判断的内在条件。许多APP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符合外在条件的人,对内在条件,则大多使用兴趣爱好来判断契合度。

就我个人来看,这种判断是很无效的。我可能会因为一个人喜欢电影或旅行而和他有更多共同话题,但这不会成为我喜欢他的原因。两个人所谓的“心灵契合”或“荷尔蒙吸引”是无法用理性解释的,很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某种机制。

因此,我蛮期待Gene Matchmaking那类的服务在中国出现,也挺想试试看的。我认为一个人的“吸引力”是由基因、性格、谈吐等所有条件构成的综合体所决定。两性之间难以解释的“互相吸引”或“感觉”也很可能与DNA有关。

如果是这样的话,DNA相亲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交友软件的痛点,能帮助我在众多符合硬件条件的人中,更有快速有效地寻找心灵契合的伴侣 。不过,像Badoo那类看脸社交的平台我是不会去使用的,长相在我的择偶标准中排在最后一位,长得顺眼就行了,不需要特定长成什么样子。

整体而言,我很希望能提高找对象的效率 。即便一些AI相亲APP会收集用户在其他社交平台的数据,或需要在后台上传身分、工作或学历证明才能注册,我也愿意使用。

这种APP能带给我更多的交友安全感,也不需要额外耗费太多精力去分辨聊天对象的身分真实性。当然,是在反复确认其隐私条款与数据保护相关规定,确认特别安全的情况下。

我还满羡慕日本人能享受政府推行的AI相亲系统,感觉政府的系统在资讯安全上更有保障,也确实能增加单身男女婚恋机会。但我认为AI系统对提升生育率没有太大帮助,毕竟现在生小孩的经济成本实在太高,AI只能解决因为找不到对象而导致的结婚问题而已。

虽然除了Tinder,我目前还没找到另一款同时满足用户素质、配对准确、操作简便等条件的APP,也还没遇到适合的交往对象,但我仍然会继续努力。

无论从个人情感需求还是经济安全感来说,我都希望能有一个相对合适的人与我共度一生。

Lisa女 27岁 新媒体从业者

反感APP收集太多个资 注重玩法和趣味性

最开始,我使用这类陌生人社交APP是由于学术论文研究需要,当时下载了很多种类。使用后发现,Tinder还挺有趣挺好玩的。

它的玩法十分简单,容易上手,系统功能一目了然,数据填写也不会太复杂,注册完很快就能看到不同人的资料。不像一些APP登入之后就来到一个公共广场,可以浏览陌生人的状态,但不知道在干嘛。Tinder用户多样性很高,系统推荐了不少有趣的人,我也因此认识了新朋友。

就我的观察,Tinder上很多用户似乎并不是抱着很强的交友目的注册的,可能就是找人闲聊。在人工智能推荐上,地理位置所占的匹配比重似乎更大, 方便用户线下面基。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系统会根据用户滑人的次数和类型作出更加准确的推荐,使用次数也会影响收到推荐或被推荐的次数。 比起传统的相亲网站,我找对象更倾向使用这类APP,既好玩又有趣,基于兴趣爱好的分类匹配也符合我的交友及择偶标准。

从学术角度来看,各地区的文化似乎对大家看待这类软件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欧美人的态度可能比较持平开放,亚洲人对这类软件的印象似乎不是很好。

我所在的传播系因为学术研究、论文经常会提到这类软件,大家也会公开讨论里面的一些设置。但对很多其他专业的人来说,使用这类APP可能不是那么正经,大家不会公开或有些人甚至会避讳自己正在使用这些软体。 虽然有些人会出于好奇而使用,但要在别人面前公开这件事,感觉还是需要解释清楚的。

像日本政府在各地推行AI相亲系统就让我有些意外。这种方式虽无法解决因为经济和社会结构改变造成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但好像也撮合了不少因为找不到对象而单身的男女。且这种形式比起加收单身税之类的强制措施让人感觉舒服许多, 有需要的人应该会很开心吧。

现在不少交友APP为了能更精准的配对,一注册就让人填写两三页问卷。我本来就对社交软件窃取用户隐私的事比较抵触,但日常生活必须使用,没有别的选择。这些交友APP在我还没开始用的时候就要收集那么多资料,感觉有点可怕,而且十分麻烦。

我宁愿选择Tinder、SOUL这种使用门槛不高、氛围轻松有趣的APP,在和新朋友互相了解的过程中再自行选择、判断要不要透露我的讯息,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把我的个人信息主动交给另一个不知是否能信赖的APP。

小云 女28岁 教师

很多对象像日抛,见一次就没下文了

我从去年十一月中旬开始使用“单身青年自救平台”(俗称“二狗”),会每天登入领“狗粮”,浏览一下系统推荐的对象和“星球”上的话题模块。目前为止加好友的有二十到三十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我至今没有脱单。

当时选择这个平台纯属偶然,看着评价不错,自己也确实需要一个找对象的渠道,就注册了。这款小程序设置的推荐条件很宽泛,导致AI匹配不是很准。系统一天会推荐五到十人,在每天匹配的对象中,我经常连一个也不想加。 不过,上面的用户基本素质都还不错

后来仔细想想,这可能也不怪系统。或许是为了降低初入用户的使用门槛,“二狗”设置的问题很宽泛很基本,没法做到更精细、深入的筛选。

对我而言,一些主观问题与文字描述都是凭个人感觉判断,很难具体量化成为AI的判断标准。且找对象很多需要深入了解的部分是无法用条件筛选的,还是要靠线下接触了解。

像我的第一次面基就挺失败的。对方是85后的男生,初次见面就想牵手,把我吓到了。问的问题、表达好感也超级直接。回去后他发了很多露骨的消息,我认为不大合适就没怎么回复,一周之后他直接把我删了,连招呼都没打。整个过程非常迅速,让我完全懵了。

其他还遇过外貌和照片、描述不符的,普通话不标准让我几乎听不懂等各式各样的人。平台上有很多选择,源源不绝且节奏快速。很像逛街买衣服,一件不合就换一件,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这也导致我的择偶标准变的混乱,用到现在,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究竟想找怎样的对象了。 一开始,我想找成熟睿智型的人,后来觉得这种人有层保护壳,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他们。现在觉得阳光大男孩不错,但又有些幼稚。

反正平台上多的是匹配对象,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目标类型和想象中不大一样,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标准。逐渐变得不愿花时间或没耐心去好好了解一个人,很多对象就像日抛一样,第一次见面有一点点不合适就pass掉了。

选择太多也让人产生一种能够找到百分之百适合自己的对象的错觉。没有机会像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一样,经过慢慢相处发现他的优点。

一开始,我内心很希望脱单,只是行动比较佛系,不会在平台上主动曝光自己吸引别人。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我的心态和行动都变得很佛系。择偶标准也逐渐没有了框架,变成“相处舒服就行”。面对这样抽象的筛选条件,人工智能大概无法发挥作用吧。

我也不觉得AI能在提升结婚率和生育率上发挥什么作用。 现在的社交软体如此多样,认识对象的方法多的是。结婚率低是因为现代人更加自我,不愿在这个过程中妥协。这类问题早已存在,只是在这个更加焦虑的年代更加凸显出来罢了。

Anyway,我还是有信心能把自己嫁出去的,只是现在暂时没有精力去用其他APP。对我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和一个让你孤独的人终老,所以我绝对不会将就的。

铁柱 男28岁 互联网从业者

你提供一个认识人的平台,剩下的我自己来

因为我是鹅厂出来的,在意识到自己有找对象需求的时候,我就在用户年龄层相对年轻、功能大同小异的几款软件和小程序中挑选了创办人同样出身鹅厂的“二狗”进行注册,也算是一种“地缘”因素吧。

从去年十二月底开始用到现在,我加了三十人以上,见面不到十人,目前还没找到心动的。虽然使用频率不如刚注册时,但依然每天都会登录。

目前而言,我对这款小程序十分满意。我认为交友平台作为一个认识人的渠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用户群体,对功能的要求反而不高。 “二狗”的用户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遇到的人也相对真实,我之后仍会继续使用它。

在使用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即便有些人和你“门当户对”,精神世界也可能完全不一样,所有涉及主观标准的东西都还是需要实际的接触和了解。

从男生视角来看,平台上的很多女生似乎都没想清楚自己来这个平台干嘛的,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拎不清”。例如许多女生介绍中的慢热,在我看来就是被动的意思。

她们会把自己放在面试官的位置上,主动去审视、判断男生的提问、话题或行动是否符合自己标准,并被动地做出回应。却忘记自己同时也正在被对方审视,应该尽快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才能迅速判断出两个人的交集。

这不是平台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来“单身自救”的女生如果依然保持着矜持与被动,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交模式下,很容易错过对的人,或是导致符合标准的都是向下兼容做的很好的人。

还有一些女生的情感认知方式让我完全无法理解 。之前遇到一个女生像面试一样询问了我收入、家境、价值观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判断能否进一步发展的标准。这让我感到有些荒唐。

对我而言,这些应该是经过真实相处才能行动中判断的。她哪来的自信,觉得问出来的就是真的呢?两个人没有擦出爱的火花,光靠契合在一起,接下来的日子能过得好吗?因此,我在线上认识聊得来的对象后,会希望尽快线下见面,毕竟实际接触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对方。

前阵子听说日本在各地推行AI相亲系统,我认为这对解决结婚率和生育率问题完全没有帮助。经济问题才是造成人们不想结婚生子的最主要的原因,而这是AI解决不了的。

近日,国外似乎结合最新科技,推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相亲交友方式。像是DNA配对技术使我联想到宠物“配种”,让人完全不想使用 。某些交友软件也会收集用户在不同社交平台的资料用于AI推荐,或许我哪天也会使用吧。毕竟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早就对这类隐私读取现象见怪不怪了。

总体而言,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依然会走在佛系相亲的道路上,虽然期待婚姻,但也不恐惧自己过完这一生。

AI+交友平台 带来的是方便还是异化

根据App Annie统计,2020年全球交友应用下载量总计达5.6亿次,用户支出超过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而Tinder是2020年非游戏类App中收入最高的软件。近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的市场规模和移动社交用户规模也持续上升。

“智能相对论”发现,即便同为交友平台的用户,受访者们对于AI相亲和算法匹配是否能解决婚恋问题的看法依然十分不同,“治标不治本”与“对症下药”的看法各占一半。

不论是积极挑选对象增加分母,还是抱着破罐破摔的消极心态,无法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以线上交友的形式解决“个人问题”。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也日渐提高。

现在的交友软件普遍具备不同程度的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匹配功能,能帮助用户筛选出硬件条件合适的匹配对象。但从以上受访者的经验来看,大家对AI在交友方面的期许与选择交友平台的标准似乎不大一样。

部份用户会顾虑隐私问题而不敢使用需要广泛收集用户信息的重运营平台;一些用户更重视平台的用户群体;还有些人最看重玩法的趣味性与操作的便利性等。

从访问结果来看,目前的婚恋交友APP与AI算法匹配对于辨识多数人找对象最看重的“心灵契合度”几乎可说是无能为力 。基因配对技术的效用似乎还不明朗,大家对DNA相亲和人脸配对的看法也趋向两极化。

随着科技发展,认识人的方法和渠道不断增加,但无论怎么说,恋爱结婚这件事,最终还是AI领进门,相处在个人。

文/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作者/ 离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深挖智能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ai技术
社交工具

相关文章

  • 汇聚中国AI顶尖力量 云天励飞参与华为AI大模型联合创新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标签:
    ai技术
  • 用友大易:迈入AI招聘2.0时代,让人力资源回归本质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标签:
    ai技术
  • 新发布的PaaS2.0,能否助力涂鸦智能再起飞?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标签:
    ai技术
  • 大模型难掩AI制药的悲伤:越过山丘,无人等候

    美团曾经的二号人物王慧文对标OpenAI的创业项目光年之外,以20亿卖给美团,再度引发市场对大模型的热议。

    标签:
    ai技术
  • 拾起王慧文的AI梦,美团冲向“光年之外”?

    2020年底,王慧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外界本以为这位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持续创业20年的人物即将告别创业舞台。但是,一个曾经多次创业,正值壮年的互联网老将心中的创业热情是难以熄灭的。

    标签:
    ai技术
  • 库克已纳投名状:苹果AI没得选,只能选百度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 AI加速时代的“进度条”,我们拨动了百分之几?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标签:
    ai智能
  • AI视频赛道,要变天了

    “毁灭你,与你何干?”,这是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里用来形容人类与三体人之间的战争的一句话。

    标签:
    ai智能
  • “创造市场”与“算法进化”,中美AI竞速的岔路口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标签:
    ai智能
  •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 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从实在智能最新发布的实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级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这款AIAgent真的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AIAgent构建到执行全自动化,持续进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实在智能重磅发布实

  • 崔大宝:大模型降温背后的难点、卡点、节点

    崔大宝|节点财经创始人进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势:资本市场,与之关联的概念炒不动了,英伟达股价动辄暴跌重挫,引发“泡沫戳破”的担忧;消费市场,BATH们的推新活动少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众的关注度降了……热闹的大概只剩下两场酣仗:自5月15日字节跳动宣布“以厘计费”,打响国内大模型

    标签:
    大模型
  • 这一届“出道”的数字人,已经拿捧上了“铁饭碗”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业单位发录取公告了!坏消息!他们没录你,录了个数字人。图片来源网络随着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机构开始用上了“数字员工”。甚至很多中国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也被这些数字人给捧上了。数字人捧上了“铁饭碗”简单翻看一下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录

    标签:
    数字人
  • 来到IPO关口,地平线离“三分天下”还有多远?

    黑芝麻智能敲钟后,港交所门口又有一些智驾芯片企业引发关注。据悉,近日地平线已通过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预计筹集约5亿美元资金。从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

  • 机器人大会引领产业动向,卓翼飞思绘制无人系统教科研新蓝图

    8月21日,万众瞩目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5天,集“展览”“论坛”“赛事”于一体的机器人盛会,反映了当下机器人领域的繁荣生态。据官方统计数据,今年现场逛展观众高达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5%。机器人行业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火爆程度便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