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企业应用
  4. 正文

探迹科技:广州迅速崛起的SaaS领头羊

 2021-05-08 17:50  来源:A5企业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虎点睛 :被阿里巴巴、红杉中国、启明创投、九合创投等明星机构投资,汇聚了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厂出身的精英团队,于SaaS领域而言探迹科技绝对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公司。

文 |伯虎财经 唐伯虎

“我们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

加班到凌晨,回家的路上,讨论着产品功能,陈开冉对黄俊强说出了这句话。两人当时同住一个小区,与黎展共同参与了探迹科技的创办。

事隔三年多,陈开冉对这一幕依然感触良多。“我们要去做一件少有人做的事情,会遇到多大的坎坷?不知道。但能够确信的是:不会放弃。”

从13人到900人,五年时间这家SaaS企业成为一只迅速崛起的“独角兽”。这里面的故事,就像一面棱镜。你或许可以认识到赛道的重要性,信念的力量感,个人价值如何在集团中体现;你或许可以感受「探迹骄傲」,一群真诚、激情、带着强烈自我驱动的人如何被梦想吸引汇集成军,最后成为行业的开拓者。

伯虎财经(bohuFN)在探迹科技五周年这个节点,从创始人、管理层、员工乃至投资者的视角,回顾了这家“独角兽”崛起的过程。

开荒‍

“我记得最早期创业是在海珠区雅居花园,那时候是一栋三层的别墅,别墅还漏水。”技术部的核心人员刘轶涵回忆道。

刘轶涵,是探迹最早期的团队成员之一。这位96年的小伙子,大二开始就跟着黎展、陈开冉等师兄师姐创业。一开始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没想到却成为了这里面的重度参与者,甚至为此放弃了中大继续保研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快速增长,成为继消费互联网后的又一个增长点。在这数年间诞生了一批优秀的SaaS企业,探迹科技创始人黎展、陈开冉正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作为同班同学,两人在大学期间就感受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魅力,并在此不断探索。毕业后,又感受到企业销售群体在获客过程中的困境,两人一致认为用数据智能的方法来解决TO B企业销售中的痛点,是一件很酷、很有前景的事情。

2016年4月18日,探迹科技创始人黎展、陈开冉带着包括黄俊强、刘轶涵在内的其他12名员工在广州的一栋三层别墅开始描绘他们梦想的蓝图。

探迹科技创始团队(左为陈开冉、右为黎展)

“二楼、三楼是研发的同学,一楼是非研发的同学。”

当时的环境颇有点像马云创业时的场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探讨产品,不知疲倦,黑板上全是一些数据、算法。

陈开冉回忆当时的场景,“当时我们住在一个小别墅里面,房子不是特别大,是那种很小的单人间的感觉。”

拥挤、漏水、隔音不好、空调没有风,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群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探讨着产品的未来方向,技术架构。

“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没有人知道未来做的具体产品形态是什么样,国内也没有对标的产品。我们只能自己去想象。”

既然要做产品,就得有启动资金。

2016年6月,黎展、陈开冉两人带上了两份PPT前往北京会见九合创投的王啸,一份是商业计划书,一份是技术与产品方案。

意想不到的是,第一次融资如此顺利。王啸在听完他们介绍后,当即就拍板决定要投资探迹,双方当下就签了投资意向书。

“在我们聊过的数千个项目中,探迹是唯一一个带着系统详细的设计文档来和投资人交流的团队。”五年后,王啸对当时的情景依然印象深刻。

“他们的特质是既有大目标,能仰望星空,同时又能脚踏实地,务实的拓展业务。”投资半年后,王啸对这个年轻的团队越来越看好。

2017年初,九合创投又再次投资探迹,完成Pre-A轮融资。

在成立之初,探迹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些大型的TO B企业提供销售预测解决方案。拿到更多融资后,他们开始思考更广泛的商业化场景落地。

前期的合作,加深了他们对企业销售流程和模式的理解,也越发意识到数据智能对企业销售场景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空间。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相比大型的TO B企业,中国数千万的中小企业更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

相比起依靠搜索引擎或者去找一些企业名录盲目地去拓展客户,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能不能有这么一款工具能将网上这些分散、杂乱的信息做一个提炼和规整呢?

以此为场景,2017年5月探迹进行了第一款SaaS产品的设计及内测,刘轶涵回忆当时花费了3个多月时间,最终第一款产品“拓客”在9月诞生。

“最后上线的时候,我们真的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原型真的做出来了。”

刘轶涵感慨,这是他在探迹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见证产品诞生的那一刻。

从无到有,多次与客户的沟通反馈,产品与技术日夜的探讨,最终打造出“拓客”这款产品。

在陈开冉看来,这是探迹打赢的第一场仗,也就是如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精准拓客,提升销售效率,把解决方案变成标准化的产品。

产品有了,接下来就要进行推广。2017年7月,黎展开始招兵买马,他找到了原在百度当销售管理的盛国彬,这是后来为探迹开疆拓土的一名大将。

探迹销售干将盛国彬

盛国彬万万没想到两三个小时的谈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位在百度待了将近7年的销售干将,放弃了晋升的机会选择加入一家前途未知的创业公司。

“探迹是我做得最快的一个决定,在当时看来也是最冲动的一个决定。”

作为一名老销售人,盛国彬深刻体会到TO B企业找线索的痛苦,而国内还没有这样一款解决性的产品,无疑它是充满想象力的。此外,盛国彬认为黎展对于整个智能销售SaaS市场的商业嗅觉是非常准确的,包括他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及想法。

2017年7月底,盛国彬正式加入探迹,成为探迹的一名销售管理人员。紧接着他用了将近两周的时间,组成了一个七八人的小团队,8月,探迹的SaaS产品还没有出来,盛国彬带着他的小团队开始跑市场卖解决方案。

但收效甚微,当时销售团队干了一个多月都没有任何提成,盛国彬决定推出免费版。万万没想到,免费以后客户根本没有用起来。2017年9月,探迹第一款SaaS产品“拓客”诞生,盛国彬改变策略,转为付费服务。当月探迹卖出了第一笔单子,按月收费。

紧接着,从月度版到季度版再到年度版,探迹市场开始跑了起来。“那时候,每个月的业绩基本都有7-10倍的增长。”

2017年10月,探迹卖出了第一个一年版。这下,给整个探迹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印证了方向没有错。

“那个时候,整个团队真的是靠梦想支撑。”

在盛国彬看来,“探迹团队跟很多公司团队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大家是团队发展过程中的深度参与者,哪怕没有人告诉他是主角,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是主角。”这大概是探迹的魅力。

探迹的开荒始于2016年,一栋小别墅、一次融资、一款产品、一个客户,正是这些构成了后来的探迹。它也许有缺陷,却见证了探迹从0到1的过程。

奔跑

“彬哥吹的牛逼终于一个个实现了。”

2018-2019年,是探迹的快速奔跑期。眼看客户不断增加,探迹决定开分公司,第一个城市是北京。北京聚集了各大互联网公司、企业服务公司,对他们来说像探迹这样的智能销售产品是刚需。

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分众传媒等行业巨头先后与探迹合作,阿里巴巴、启明创投等一流投资机构也对探迹进行了千万级别的A轮融资。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涌现。开拓市场,刻不容缓。2018年,盛国彬频繁出差北京,市场布局、销售战略、管理团队,探迹必须分秒必争。

这场战争有多焦灼?最直接的体现是,直到2019年初盛国彬太太临近生产,盛国彬才请了半天假回去,而在太太怀孕期间他一次假都没请过。

盛国彬常常选择早晚错峰开车上班,每天早上8点前到公司,而晚上下班常常在11点之后。他说,在马路上驰骋是他很享受的安静思考时刻。

2018年初,探迹SaaS产品正式上线,对市场公开售卖。陈开冉感慨,地产商里有很多客户反馈用到了探迹的一些标准化产品,真的帮助他们极大的提升了效率。

而这全依赖于探迹拥有强大的数据能力,探迹目前构建了超过1.5亿家公司的企业知识图谱,这是目前行业内最全面准确的企业知识图谱。此外,还拥有数千个企业分析维度,其中包含大量根据项目积累的业务维度,还有一些由探迹的研发力量二次处理加工的高价值密度维度,这些数据不断实时更新,形成了探迹的数据壁垒。

看似简单的事情实操起来并非易事。

“首先第一个方面数据量那么大,你能不能够处理得过来,处理的速度够不够快?第二个方面,从数据里挖掘价值,这就要看个人的本领,你对行业的理解。”

刘轶涵感慨,一款产品经过了无数次的完善改动最后才诞生。

产品技术的问题解决了,探迹接下来又面临着渠道拓展的问题。

2018年,探迹开始快速拓展市场,尤其要将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然而,这时候问题又来了,人手不够。就连业务扛把子盛国彬都感慨,“那时候我们碰到了管理团队的瓶颈。”

公司多了,人也多了,但是管理没跟上。不是渠道出身的盛国彬只能硬扛,尝试多线管理,这一做就是一年多。直到后面渠道负责人的加入,才减轻了盛国彬的负担。

“我不能用我个人的成长速度去赌公司的成长速度,这样业务就麻烦了。”

解决完渠道管理问题,探迹迎来了第二场仗。

陈开冉开始思考,探迹究竟是帮助企业解决精准拓客的问题,还是解决全流程闭环提升效率的问题?

正当黎展、陈开冉、黄俊强决定打通全流程闭环时,外界议论纷纷。很多人提出质疑,一家公司怎么能做到要很多家公司一起才能解决的事情。与此同时,内部也陷入犹豫,多数人都认为难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完成。

是拼一把还是按原来保守的路线走?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思前想后,三人一致认定,这件事情必须做。

“只有这个全流程闭环构建起来,才能真正把探迹的产品和技术的价值最大化的呈现给客户,我们认为这个事情值得去做,这个困难值得去挑战。”陈开冉说。

2019年3月,探迹上线了CRM版本,真正做到把业务销售全流程的产品体系都打通。实现“挖掘-触达-客户管理-订单分析”的全流程智能销售服务。

这也象征着,探迹给整个销售管理领域注入了新的思维,真正把解决方案变成了可操作的产品。探迹智能销售云平台一上线,不少做人力甚至其他的领域都在参照探迹的模式。

一边是产品、市场的布局,一边是后勤人才的不断输入。作为一家SaaS公司,探迹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家汇聚各大厂员工的公司,探迹也将这些大厂的文化融合了进来。

比如,阿里、腾讯都是非常善于去激发人心和人性的公司,懂得如何去激发员工的激情。而百度是一家非常重运营管理的公司,大厂文化的互相融合也给探迹注入了新鲜血液。

最明显的体现是,在探迹的销售部能看到各种励志横幅、锣鼓、红包,全员都进入亢奋又紧张的状态,颇有前期阿里的奋斗影子。

在探迹,首要价值观是成就客户。而在陈开冉提到的三个关键词里,其中一个就是去帮助客户。“我们一定要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着想,帮助到我们的客户怎么帮他实现业务的拓展及效率的提升,不能只是说为了做一个产品。这也是探迹为什么可以一路走下来,不断快速发展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探迹每月会举行两次评审会,专人负责整理这些需求反馈,最后再由核心团队确定下来。

刘轶涵说道,对客户反馈的问题,我们都会十分重视去解决。

两年一跳板,探迹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团队达到了数百人,服务的客户达到了数千家。开拓市场、产品迭代、人才引入,从这些“棱镜”中我们见证了一家独角兽的崛起。

裂变

在陈开冉的行程表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会议安排。“雷军讲过,他一天可能会有9-10个会,我看我的时间表也是的。”

2020年,是探迹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裂变的开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快节奏的工作,部门例会、公司例会、处理各种问题……陈开冉没有一天能闲下来,甚至乎一天只睡3个小时。

“我觉得这对全国乃至世界来讲都是一场硬仗,甚至是一个最大的危机。”陈开冉谈道。

2020年初,疫情来袭。各行各业混入困境,线下社交隔离,让企业的线下活动搞不了,无法拓客。外贸企业也深受重创,货品积压,不少企业命悬一线。而探迹,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切中了赛道,需求不仅没有变小还增长了。

是危机,也是契机。

陈开冉分析道,有些小微型企业门槛低,几个人搭伙就能开始,甚至不需要办公室,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往往不高。这类企业在疫情后从传统渠道获客受阻,急需向线上转型,而探迹从前端销售角度能帮助它们转型。

疫情期间,探迹帮助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实现业绩的逆势上升,给他们带去价值。比如外贸行业因为疫情受阻严重,不少公司转到了内贸。而探迹服务的正好是国内数据,不少公司迫切需要这样一款产品去获客。

拿人力资源领域举例,上海锐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惠者。

由于疫情原因,锐信线下开发业务受到很大影响,老客户转介绍失效,三十多人的团队一筹莫展。

“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有些灵活用工企业在初期为了铺市场,花费过多,导致资金流出现问题。部分中小型的人力资源公司计划转型做灵活用工,但是并不成功。在这次洗牌中,他们或许也被淘汰。”锐信的崔总说道。

在与探迹合作后,锐信拥有了一支强劲的获客战队,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了80%,商机数量大大增加了5倍,疫情下业绩翻2倍增长。

万万没想到,一场危机反倒加速了探迹的发展速度。疫情期间,探迹业绩同比预期还增长了300%以上。目前探迹客户数量超过6000家,公司团队达到了900人。

在这场SaaS大战里,所有人都在成长。

说到年度关键词,盛国彬用了三个词来形容:荣耀、聚变、翱翔。

其中,“翱翔”意味着探迹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而探迹人要做好的是不断的冲击天花板,刷新已有的数据。

而对刘轶涵而言,他的三个关键词是:学习、担当、信任。

从实习生到成为团队的技术核心成员,因为公司的信任及给予的机会,刘轶涵感慨在探迹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另一方面,高速发展期就意味着产品要跟上来,速度要跟上来。刘轶涵说出了自己的压力,“我觉得压力来源两部分,一部分是因为随着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多,客户给我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市场的压力,竞争对手在不断崛起,我们能不能保持领先第一位。”

有这样压力的,不止刘轶涵。探迹要想继续成为领头羊,必须不断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公司规模发展到现在这么大,每个月我还是会坚持开大例会、部门例会,我们整个管理层要跟所有的同学汇报,我们在做什么?重点在哪里,方向在哪里,需要大家去支持什么?要把这个想法给拉通。”

即便如今团队壮大到近千人,陈开冉也依旧坚持把所有人召唤到一起,讲述公司的发展方向及规划。

如今,探迹仍在继续开疆辟土,开拓属于它的商业版图。

回顾探迹一路的发展,有人在这里收获了成长,有人在这里找到了信仰,还有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命运的交织,让这群年轻人相聚在一起。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坚持,所以长久,祝福探迹越来越好,五周年继续笃定前行。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探迹科技
saas营销

相关文章

  • LTD枢纽云:信创“全面替换”门户、党群、经营管理类软件产品

    信创即信息技术创新,是指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 助力企业跑出数智升级加速度,828 B2B企业节系列直播火热开启

    第三届828B2B企业节正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中。作为中国首个以“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稳健快速成长”为目标的B2B企业节,828B2B企业节由华为云联合上万伙伴共同发起,目的是为了打通数字化供需天堑,让科技企业和有数转智改需求的中小企业能在一站购平台上完成对接,实现成就好生意,成为好企业的节日

  • 赵峰:提升销售领导力,实现业绩跨越式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生产方式不断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提升的同时,各个行业企业产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企业单纯依靠产品很难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如何为企业寻求更加富有竞争力的销售能力提升办法,成为了企业普遍更加看重的问题。赵峰,现任北京正信启德管理顾问有

  • 穿越周期:解码2024年零售快消行业数字发展机密(附白皮书下载)

    零售经营者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一方面,中国的零售产业已经发展到门店渠道饱和的状态,优胜劣汰会是零售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出现了显著变化,零售快消市场已经进入“性价比时代”。为此,百望云总结服务诸多零售快消经营者的经验,集合产品与技术,推出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取

  • 固态电池市场大爆发前夜 这家电池企业打响第一枪

    受限于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多方面的限制,纯电汽车产品始终无法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致命一击。在此背景下,优势明显的固态电池被寄予厚望,众多车企以及电池企业纷纷加码这一细分领域,以求占领技术制高点。目前,业界普遍将全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上车的时间节点定在2027年左右,大规

  • 重磅 矢量智控官网正式启用!

    嘿,朋友们!矢量智控(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www.ivcon.cn8月31日正式启用啦!这将是矢量智控的重要里程碑,期待为AI+工业与制造业带来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务。矢量智控作为南栖仙策旗下工业智能决策品牌,专注为高端装备和复杂流程工业提供自主智能控制产品和方案。产品积淀前沿AI技术我们根据产品的

  • 科沃斯全球首款恒压活水洗地机器人亮相,地面清洁能力跨时代提升?

    北京时间9月2日凌晨,科沃斯机器人CEO钱程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业内关注,抢先揭示了科沃斯将在2024德国柏林IFA展推出其地宝X系列新品。从简短的内容中可以窥见,科沃斯内部对于这款新品的信心和期待。从钱程朋友圈流出的图片来看,猜测科沃斯此次新品将重点围绕地面顽垢清洁的提升以及二次污染的问题解决。截至上

  • 地球山微电子与AP合作的第二代MEMS扬声器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色列AudioPixels公司和中国地球山微电子公司双方联合研制的数字像素级MEMS扬声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AudioPixels官方发布消息显示:新研制的第二代MEMS扬声器(GEN-II)所达到的声压级(SPL或“响度”)已被验证符合其商业化可行性的数字声音重建(DS

  • 纵维立方与3D打印农场主相聚2024深圳Formnext展,共探制造新模式

    2024年8月29日,深圳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Formnext+PMSouthChina)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3号馆隆重举行。本次展会以其丰富的活动与论坛,再次彰显了3D打印技术在商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新兴的“3D打印农场”建设领域,纵维立方的两款新品在农场主群体中备受关注,并宣布

  • 拓元智慧受邀参加2024招银浦江大会,共享新型多模态大模型的前沿技术及产业化实践

    8月30日,招商银行在上海举办了“招银浦江数字金融生态大会”,拓元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元智慧”)应邀参加本次大会。拓元智慧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沿探索,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广润博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新型多模态大模型的前沿技术及产业化实践》的报告,深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