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年初到现在的疫情,让大部分行业被动裹挟在压力的洪流中。
供给和需求端的变化,压缩着众多企业的生存空间和预期。他们不得不负重前行,迈出的步伐变得谨小慎微。
在众多行业中,手机行业受到的影响格外明显,三重压力更显沉甸甸。根据Canalys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112亿台,同比下降11%。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更是落后于全球市场:仅出货7560万台,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13%。
压力之下,手机厂商都开始负重前行,进入“水逆阶段”,生存逻辑和预期都在发生改变。
都说时势造英雄。顺势而为,自然有时代红利在背后助推。逆势之中,才更讲究真功夫。
这番功夫,考验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推动用户增长的能力、对技术研发的提升和长期投入的耐心。
逆势而上
眼下,手机行业面临的压力,与外部大环境直接挂钩。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受到疫情影响,4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商品零售下降9.7%。
零售额下降,主要出在需求端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管控、企业裁员等因素,降低了消费者收入,消费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源于对未来预期不足,消费者减少非必要支出,捂紧钱袋子。
这也直观反映在各大消费电子类企业财报上。
小米5月19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收入733.5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8.59 亿元。
当然,小米在手机基本盘上依然保持稳定。一季度,其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58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850万台。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在智能手机上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
三重压力中的供应端,也在持续受到冲击。
今年以来,供应端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仍在继续。价格上涨传递到中下游,加剧了不少手机厂商的成本压力。另外,许多供应商拉长的芯片交付时间,也打乱了很多厂商的作业计划。
供应冲击叠加需求收缩,让很多手机厂商调整了对未来的增长预期,尤其是建立在去年较大的增长基数上。
例如,去年一季度,小米营收同比增长54.7%,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63.8%。当时的市场环境比今年更顺畅,因此增长速度更高。
逆势大环境,让所有手机厂商如同航行的船只,来到充满不确定性的迷雾面前,能见度降低。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穿过迷雾?
船在穿越迷雾时,压舱石稳、引擎强、耐力足的,更容易拨开迷雾见天明,拥抱更广阔的大海。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压舱石就是企业的用户,引擎就是技术研发实力,耐力就是跟时间做朋友的态度。
技术这个“引擎”能增加产品力吸引用户,让“压舱石”更稳。在此基础上,跟时间做朋友增加“耐力”,才能穿越迷雾、逆势而上,为大环境好转的到来做准备。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增长态势。
有万全准备的企业,才会汲取到市场回暖的红利。也能看到,行业里不少如小米一样的厂商在逆势而上,为等来市场的好转积蓄力量。
小米的压舱石和引擎
在小米的一季度财报里,能看到压舱石更稳、引擎更强了。
用户规模上,据Canalys数据,今年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今年3月,全球MIUI月活用户达5.29亿,小米也由此加入了三星和苹果的"精英俱乐部"。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会用脚投票。
小米用户数的持续增长,反映的是得到市场认可的产品,以及未来持续增长的想象空间。而这背后,其实是战略的准确性和技术实力的引领在支撑。
不管是在互联网还是科技行业,建立生态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进而创造未来,已经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共识,许多厂家都在积极布局。
小米早在2014年就开始构建手机与AIoT双向赋能的生态体系,目前来看,已经成为其业绩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是手机中的高端化,已经成为小米的发力重点。今年2月,小米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确立了“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品牌战略,并清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 iPhone, 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到现在,小米的高端化进程已经收获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1%至1189元。
售价增长背后,是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优质的体验。
在小米12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此前两年时间小米研发投入已超220亿元,同时宣布更新研发投入计划,未来5年研发投入从原定500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
今年一季度,小米研发支出35亿元,同比增长16.0%,创新业务费用投⼊达4.25亿元。
专利数的增加,折射出小米对研发的投入。截至今年3⽉31日,小米的全球专利授权数超过2.6万件,全球专利申请数超过5.3万件。
不久前,小米夜枭算法团队因攻克了夜间拍照的诸多难点,在被誉为“影像算法奥林匹克”的CVPR NTIRE夜景渲染比赛中,获得了大众评审和摄影师评审的两项冠军。夜枭算法的先进之处在于,夜间拍摄时不仅消除噪点,还保留了纹理、发丝等细节,更优于普通算法的直接抹掉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在摄像领域与外界实现强强联动。5月23日,小米与影像领域的领先品牌徕卡相机宣布达成移动影像战略合作,双方联合研制的第一款影像旗舰手机将于今年7月面世。双方还将通过极致的技术突破与美学追求,持续探索移动影像时代的光学表现与摄影体验。
技术是引擎,能够增加产品力,吸引用户和推动销量增长。
今年一季度,小米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近400万台;潮电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在600~799美元段的畅销机型市场份额中,苹果、三星及小米排名前三。
Counterpoint Research称,小米已将其品牌认知度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从一个区域性的主打实惠型的智能手机品牌,转向全球级的高端手机品牌厂商。
手机之外,小米生态中的AIoT今年一季度也表现出色。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6.8%。
收入增长,是因为小米平板5系列以及大家电的畅销;
毛利率为15.6%,同比上升1.1%,创单季历史新高;
AIoT连接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超4.78亿,同比增长36.2%。而小爱的月活,在去年上半年已经超过1亿。
设备和用户数的增长,带动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在一季度达到71.13亿元,同比增长8.2%;占比集团业务营收9.7%,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境外互联网收入,占互联网总收入比重达21.9%,创历史新高。
如今,小米的“手机×AIoT”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生态,它又会反向刺激用户持续增长,彼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状态。
资本对于小米一季度的表现,持乐观态度。
5月20日,高盛发表报告指出,小米集团季绩有两个惊喜之处,包括更深入及更好地连接小米的AIoT生态圈,及互联网月活跃用户快速拓展。
虽然部分海外市场的宏观挑战,或影响下半年的需求复苏,但高盛预计小米将能利用其优化的智能手机产品组合和全球影响力,使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分别达12%及10%。
5月20日港股开盘,小米股价稳健走高。截至收盘,小米涨近6%,报港11.74元,成交额15.35亿港元,高盛评级依旧维持“买入”。
资本的看好背后,小米的压舱石和引擎发挥着重要作用。
做时间的朋友
在压舱石稳和引擎强的形势下,小米开始准备做时间的朋友,让耐力更足。
跟时间做朋友,它不是指简单的坚持不变,而是要灵活应变,朝着终极目标不断投入。
小米正在在研发和供应链上加大投入,为未来布局,获取时间复利。
过往手机行业的每一次大跨步,背后都有迭代的技术在做贡献。到现在,技术更是成为打动用户的关键、各家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拉开彼此差距的关键。
往后看,手机上每一处细微的技术变化,都是机会所在。研发并不是对现在的投入,而是对未来的投资,能成为未来刺激消费复苏的抓手。
研发实力,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实力。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研发能力。
今年3月,雷军表示继去年招募5000名工程师后,今年将继续维持这一招聘规模,再招募5000名优秀的工程师。
与此同时,小米还宣布了上市以来针对员工的最大一次激励计划。
该激励计划显示,小米将向4931位员工授予约1.749亿股小米股票,其中包括小米“创业者计划”第二期入选员工以及其他优秀员工,并不包括高管。
留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未来。
当然,巧妇不能有无米之炊。在广纳人才的同时,还要保证供应链稳定,才能实现循环向前。
在眼下的科技行业,产业链协作愈发紧密。如果还抱有各自分工、埋头苦干的割裂思维,无疑难以走得更远。
小米在发挥祖传手艺,赋能供应链和供应链保持良好关系,化解供应链波动带来的业绩影响。
早在2020年,小米投产使用的亦庄智能工厂,通过AI和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复合应用,已经实现了降本增效。
小米智能工厂的成功,还带动了国内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升级。比如,蓝思科技通过与小米打造联合研发中心的方式,学习小米亦庄智能工厂的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打造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智能工厂。
面对今年以来的芯片供应短缺,小米也抱有乐观的态度。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近日表示,第一季度小米150美金以下产品所需的低端芯片因为供货问题,有超过1000万台的缺口,造成比较大的困扰。
但从全年维度来,今年半导体芯片的供应不会有问题,后半段可能还会有过剩。预计第二季度后期供应会逐步改善,这对小米的业绩将起到正面效应,看得到接下来的增长机会。
供应链这个大后方稳了,跟时间做朋友才有保障。
在所有物种中,能存活下来的,并不是最强壮或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在跟时间做朋友的同时,小米灵活应变,对准了各个进入未来的通道。
结语
企业如经济一样,都是在高低起伏中前行。
时间淘汰了一批人,也留下了一批人。每一家强大的企业,都是逆势的孩子。
如今,在新的逆势之下,所有企业都来到迷雾面前。只有逆势而上,稳住压舱石、强化引擎、加足耐力,让用户、研发和投入时间持续增长,才能于迷雾的缝隙里寻找到光亮,并沿着光亮走出迷雾。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