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在昨天的宏观环境中,A股机器人概念依然自顾自地红透了半边天。
在这场马斯克引起的概念盛宴中,不乏有人真的看中了人形机器人的星辰大海。自马斯克宣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将于9月30日发布,加上机构们的推波助澜,市场这两个月很不安分。
然而,当今天市场分歧加剧,有投资者“被套”时,星辰大海的喊声瞬间衰弱。机器人不是个新概念,人形机器人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只是并没有真正带来应用的大规模革新。它的发展就像薛定谔手中的黑箱,在马斯克揭开Optimus的盖子之前,没人能知道那只代表价值的猫是死是活。
显然,产业在等着看特斯拉的技术能不能真的带来颠覆,投资者们又该等什么呢?
行情结构化,机器人不会“飞”
实际上,自机器人概念异动以来,行情结构化的特征就十分明显——换成大白话就是,有的公司长期涨,有的公司偶尔涨。参差之间是炒作,是未来的不确定。
这种分歧在8月3日达到高潮,竞价机器人板块涨停最多,一度绵延涨势。但是临近中午时,出逃已成风。做RV减速器的中大力德盘中涨停后开板极速下跌,爱仕达午后直线跳水以天地板跌停。绿的谐波、赛象科技、秦川机床等前期热门股纷纷由大涨转大跌。
也许等到行情中断,依然有投资者云里雾里,对这些概念公司的业务也不明不白,但这并不重要——机器人产业是成熟的,供应链也是成熟的,但这和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之间显然存在太多错位的关系。
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现有的机器人四大家族,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显而易见的是,新的人形机器人和传统概念上的一系列机器人只是亲戚关系。马斯克称Optimus将改变世界,意味着其应用领域和形态将有一定颠覆性。而和工业机器人相比,这正是一种应用上的不确定性。
国盛证券在一次主题分享中认为,人形机器人将与人类工人竞争。民生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手机、汽车后的新入口,进而产生商业价值。安信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焦娟认为,擎天柱其实是新一代的智能交互硬件。
马斯克自己给出了Optimus落地以及投用的时间安排,并且大概将应用逻辑划分如下:首先是重复性、危险性工作,然后是现实世界的无指令应用,最后是家用机器人。不难看出,这是从执行指令到自主认知决策的进化,但这样的应用过程是“拿着锤子找钉子”,符合马斯克的探索精神,却不符合投资的稳健要求。
实际上,从这个细节出发,机器人产业链要飞起来,光有风口是不够的。现有的“星辰大海”来自三个基本推论:第一,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确定能以技术进步撬动大量应用前景;第二,国产厂商能够在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中获得对应份额;第三,所有需求能转化为业绩。
马斯克自称的“史诗级”进步,暂时还撑不起这些推论。
首先,特斯拉是否能做到超越波士顿动力的技术水平还要打一个问号,多年的技术积累并非马斯克背书就能超越,而且马斯克也曾有过不靠谱的背书。其次,人形机器人不是新能源汽车,不会有如此顺畅的国内供应链发展渠道。
最后,应用前景看似广泛,物流运输、看护、危险场景作业。但这些场景要么就是需要和旧的市场支配者竞争,要么就是需要探索、过渡,探索需要时间,而时间将影响业绩转化——更何况有些赛道的业绩存在天花板。
前景好≠赚钱,机会藏在中国的“代际差异”
机器人仅仅是马斯克带火的众多概念之一,前一个在二级市场火热的,是一体化压铸技术。类似的,一体化压铸也伴随着相应公司的市场炒作。那么,这个号称电动车革命的关键工艺,是不是真的存在巨大想象空间?
答案并不令人满意,A股主流第三方压铸公司,如拓普集团、广东鸿图等,营业成本占收入比例均超过90%。辛辛苦苦为电动车革命出力,最后却是为上游材料和机械供应商打工。
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利润空间没有逼仄到这种程度,但也同样不容乐观。中大力德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的减速器业务毛利率为19.32%,巨轮智能的机器人减速器业务毛利率,仅有3.16%。
亿欧智库《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细分比例分别为减速器30%、伺服系统20%、控制器10%。而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零部件毛利率分别为减速器40%、伺服系统35%、控制器25%。
显然,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供应商们,也在面临不挣钱的尴尬境地。更何况这些核心零部件的大头依然属于国外厂商,在减速器领域,日本纳博特斯克市场占有率达到60%。
有这些因素在,现在对机器人产业链的炒作,即使是未来几年也很难有业绩确定性。
尽管如此,国产机器人的发展阶段,应该更类似于“蓄势”。
机器人概念龙头埃斯顿从数字控制系统起家,向伺服系统等领域发展。自2015年上市后,埃斯顿开启大规模收购行动,不仅买下了运动控制、3D视觉等领域的重要企业,而且逐渐覆盖压铸、焊接等机器人集成环节。2019年埃斯顿收购了拥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机器人焊接龙头CLOOS。
这一系列收购给埃斯顿带来了较大的管理负担,并且部分业务的营收增效较差。然而,埃斯顿却积累了强大的自主供给能力,零部件自给率达80%,且沉淀了技术实力。很多国产机器人企业虽然没有突飞猛进,但也像埃斯顿一样在逐渐向业界一流攻关。借着人形机器人战鼓的吹响,很多人关注到产业链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也不失为一种价值。
也是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关键点上,新的可能性正在硬件之外诞生。由于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是自主决策,它真正的核心技术也就落脚于AI算法,软硬件结合才是未来。在这方面,马斯克也表态,AI DAY是为了对外强调,特斯拉是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目前,特斯拉的AI水平依然领先于国内。但正如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一样,国内企业也许会在未来恰当的时候,拿出一些惊喜。
安信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焦娟说,苹果在2006年到2008年就在推智能手机iPhone,但中国领先的手机厂商是在2013年之后才集体走上快车道。随之,我们也看到了硬件基础上的软件爆发。
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正处于这样一种发展的代际差异之中。即使没有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催化,变化也终将到来。当一种基础完善后,生态的概念就会形成和发展。国盛证券认为,软件算法上,2024年和2025年将是软件企业投入研发的关键节点。机器人是一个整体,想要获得更多价值,最终还是要向“微笑曲线”取经。
赚快钱的资金时刻都在换手离去,但有意义的市场不会是一地鸡毛。如果真有投资者愿意为星辰大海等待,这将是一场需要耐心的长期投资。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7月5日,上海国际工业装备及传输技术展(简称AHTE)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科新松给用户带来了更完善的面向场景、面向未来的“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除了携国内首台25kg协作机器人华丽亮相外,还带来了针对汽车和3C行业的6大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汽车踏板压力测试、机车触屏测试,大扭矩螺钉拧紧及无人
6月28日——30日,以“时不我待”为主题的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式举行,联想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ICT科技企业将携全线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亮相。捷象灵越作为联想子公司联晟智达生态伙伴参展,围绕“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主题,展示了面向未来的、高柔性化的托盘机器人矩阵以及工厂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演示。M
6月14日,为期三天的LogiMATChina202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盛大开展。作为物流行业风向标的重要平台之一,LogiMAT斯图加特物流展一直致力于呈现内部物流产业前沿科技。不同以往参展展品,在今年LogiMATChina展会现场,兰剑智能(展位:N4-D01)全系列移动机器人家族首次集
5月25日,消费级机器人品牌「ROBOSEN」乐森机器人(以下简称:乐森)在北京兰境艺术中心隆重举办以“MakeLifeMoreFun”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乐森重磅推出三款消费级娱乐机器人,包括乐森巴斯光年、乐森大黄蜂G1性能版、乐森擎天柱《超能勇士崛起》精致系列机器人,以及两款乐森智能基
5月25日,消费级机器人品牌「ROBOSEN」乐森机器人(以下简称:乐森)宣布,日本著名机械设计师河森正治(ShojiKawamori)正式以“产品创想合作伙伴”的身份加盟乐森。河森正治表示:“乐森拥有高超的变形技术、运动技术以及AI应用方法,将结合他对机器人和AI方面的构思,一起开发新的AI机器人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在采访中,李军认为IAEPC不仅是一场“冠军中的冠军”对决,更是一次全球AI人才的线下交流盛会。大赛“史无前例”的吸引了全球青年科技精英汇聚香港,更加推动和普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大赛发起人方之一及裁判委员会负责人,施韩原与杜瑜皓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裁判委员会主席施韩原分享了此次大赛的亮点,IAEPC首次引入创新赛道,探索选手如何与AI合作进行答题。裁判委员会副主席杜瑜皓认为,选手最终目标并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赛冠军选手之一。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选手认为与来自全球的参赛者交流是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科技与AI之前,选手们可以平等、开放、友好的交流。以下是采访实录(有删节):吴林林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会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IAEPC联合发起人黄锦辉先生。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黄锦辉教授勉励年轻人要像懂中文和英语一样懂AI,
昨天新出了一个AI,据说比DeepSeek还牛,而截止到今早,已经有10万人在排队申请Manus邀请码了,而且它邀请码已经炒到10万了。这是北京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蝴蝶科技,创始人是一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90后毕业生肖弘,突然向全球宣布: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通用智能体产品出现了,名叫Manus
谣言肆虐,擦亮眼睛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