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医美行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其中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在新媒体平台上造成了“羊群效应”的扩大化,紧接着出现了大量的所谓标准整形模板,导致求美者的审美更加趋向于明星和网红,失去了自己的审美的意识。
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风格特征被弱化和模糊,每个人的眉眼都是一样的,就像流水线的作业一样,虽然美,但是却没有个人风格,缺少了一些辨识度。所以,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美商”,指的是对美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当整形进入同质化时代,医生的美商和技术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东方人要讲究和谐,自然的美态,我认为整形更重要的是注重风格的塑造,有些求美者,一定要做一个和明星一模一样的鼻子,因为她认为这个鼻子很美,但五官一定是整体和谐才好看的,如果一张圆脸搭配了一个教科书一般完美的小巧鼻,或者一张少女感的脸上配了个尖下巴,反而会很怪,这就是忽略了对自身风格的定位和五官的条件,纯粹为了整形而整形。”
在成浩院长的认知中,整形改变的不是局部的完美,而是以自身风格为基础的修饰。对适合风格的五官进行优化精调,不适合自己的进行改变,将有形的貌融合进无形的气质,演绎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三庭五眼,四高三低这些美学标准数据,对每一个整形医生来说,都是烂熟于心的。用一把尺子量出眼距,鼻部夹角,一个不会“出错”的整形方案就了然于心,但审美因时而异,五官因人而起,一味地迎合数据打造出的,只能是批量生产的完美“娃娃”。
所以在术前最关键的设计环节,成浩院长从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确定求美者大致的面部缺陷,再通过观察和交谈来定位求美者的需求和风格,最后再用标尺测量五官数据,从面到点,从形到型,设计更为适合的整形方案。
但由于对审美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很多时候,很多求美者在面诊时就带了一张喜欢的明星的照片,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对于美的具体要求。如何与求美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预期,这正是深研心理学的成浩院长擅长的事。
“很多人对于整形的目的,就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情绪。但也有一些求美者整形的目的可能是失恋,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或者是朋友的怂恿,这就不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对于这部分的求美者我都会先去交谈,端正了他们的整形态度之后,再去说接下来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认为自己的容貌有缺陷的时候,这种情绪容易使人对生活和工作产生消极的态度,对行为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通过心理学把消极的被动引导为积极的改善,是成浩院长对于每一台手术的态度。“整形是让人变得更加自信,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事,但当一个人处于消极情绪时,无论手术有多成功,他仍旧不可能对结果产生满意,整形改变的不仅是外在的皮囊,更是内心。”
即使是在术前进行心理矫正,与求美者观点达到100%一致,也并不代表这是一个100%满意的手术,抽象的术前期待与具象化的效果碰撞产生的落差,也极易导致术后的心理问题,在求美者等待恢复的过程中,成浩院长也会对求美者进行心理疏导,他认为从“变鬼”到”变美”的过程,需要医生的全程参与,来改善他们因手术效果和外貌改变的产生的负面情绪。
“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上班族面对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在不断提升,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于接触心理学的初衷,成浩院长这样说,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学修养,去帮助他们舒缓压力。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让身边的同事用一个词来形容成浩院长的手术,那就是快稳准。利落的手术,干净的手术视野,细微的创口,这些能力的背后是数以万计手术的积累。80后的他从2003年开始就在医院普外科工作,普外科是外科最大的专科,手术范畴涉及颈部、胸壁、腹壁、胃肠道、肛肠、肝胆,大量不同类型的手术实操磨炼出他娴熟的手术技巧。
“一台眼睛的手术我在40分钟完成,取肋在20分钟完成,复杂鼻综合在两个小时半小时完成,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说我在赶时间,而是因为这是术后快速恢复最重要的一环。”手术的恢复时间取决与手术的损伤,手术时间越快,代表切口暴露的时间越短,创伤的时间的越短。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也越小,术后恢复自然也就更快。
对待求美者,手术台上“快、稳、准”,手术台下“亲、细、柔”。这是成浩院长一直推崇也一直在做的,而日后,也将一直贯彻下去。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