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市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
9月1日,市场监督总局公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药品管理法》的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药品经营企业与药品网络销售平台的主体责任。
此前两月,市场一度传言“国家拟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售”,导致有相关业务布局的京东健康(06618.HK)、阿里健康(00241.HK)、平安好医生(01833.HK)等公司股价持续承压。
在8月末,京东健康发布了漂亮的2022年中期业绩:营收202亿元,同比增幅达48%,净利润更是增长82%,但敏感于政策面可能出现的变化,二级市场投资人始终态度谨慎。
“靴子”终于落地。
政策面非但没有如传言中“一刀切”,反倒释放出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管理办法》也为激活“互联网+医药”系统动力,作出了更加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资本市场是典型的情绪化市场,很容易将一些信息过度放大从而引发投资者的盲动盲从。
在经历了港股科技股大级别调整之后,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本身就处于信心修复的阶段,投资者自然敏感于政策面可能带给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行业头部企业的重大影响。
事实来看,前期市场对于“新靴子”有所误读。其实我们捋一下其中逻辑,就不难揣测到政策面的用心怀柔。
中国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叠加疫情常态化防控,构成了当前的大背景大环境,而数字化技术无论是在解决医改的痛点难点抑或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
毋庸置疑,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将会在政策面的“保驾护航”下,加速迈进新的阶段。基于这个核心逻辑判断,我们认为京东健康等拥有数字化变革能力的企业,未来仍有巨大潜力。
价值
医院的“第二曲线”
医疗服务到底要按什么来付费?整个医改中,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是最为核心的课题之一。
随着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试点的推行,对于提供医疗服务最主要的提供方——医院而言,创造价值的根本逻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从医疗项目付费到按医疗服务价值付费,是这个重大改变的趋势所在。
而需求端同样发生了大的改变。尤其在疫情之后,无论是患者就医行为习惯的改变,还是以健康为重的理念改变,都带给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新的挑战。
2022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8月6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政策指向均是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到内涵管理,从物质要素到人才技术,从被动诊疗到主动服务,从片段式诊疗到全程在线化管理,我觉得这是追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例专委会主任委员陈金雄看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有二:把医疗质量做到更好,把服务体验提上去。
而医院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智慧医院建设来支撑。陈金雄将医院信息化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初期的工具支撑,中期的智慧管理,现在的业务赋能,未来的战略引领。
这四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递进关系,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引领,决定了未来医院能否开创其发展的“第二曲线”。
传统的医疗服务绝大部分是集中在院内诊疗上,然而随着治疗为主向以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为主的切换,医疗服务场景也开始多元化,医院必须扩充其服务场景。
陈金雄认为,以院内为主的医疗服务场景必然会递进到院内院外并重,甚至是以院外为主;与此同时,就医行为也将会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并重乃至线上化为主过渡。
截至2022年6月,全国已审批设置超1700家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已初具规模。显然,数字化的战略引领已是医院发展的共识。
“互联网医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充分发挥疫情特殊时期价值,是实体医院有效地延伸和补充。同时也让患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
2020年3月间,河南中医一附院与京东健康共建的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营,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检验结果,让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任献青感慨颇多。
用最直观的两个数字来看,不难理解任献青的感慨:去年8月,郑州突发疫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迅速上线“防疫处方”,用户通过线上一键下单,当月接诊量飙升至近1.2万单,医院处方收入环比激增5倍多;
今年上半年,其互联网医院接诊患者8.42万人次。这些患者不仅来自郑州本地或周边,还有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德国等海外旅居的华人群体。医院的服务半径大大扩张。
这只是最表层的结果。结果之下是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河南中医一附院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上的深刻改变。
创造改变的另一方是互联网医院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京东健康。
沉淀多年探索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助力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京东健康自身也在升级——成为数智医疗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简单勾勒京东健康所谓“数智医疗”,就是覆盖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全流程,是医疗服务体系在技术、模式、管理创新方面数字化、智慧化的综合体现。
这个能力体系落在诊前、诊中、诊后各场景中,成为具象化的服务产品与能力模块,京东健康可以为不同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再具体到医院端,京东健康根据患者、医生、医院的不同层次需求来设计数智化工具,以提升医院服务效率和患者体验,使互联网医院成为患者便捷就医的强磁入口。
对医院而言,降本增效只是数智化医疗需求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顺应环境与市场变化,打造第二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
运维
以用户健康为中心
“很少有医院关注互联网医院上线用得好不好,用户感受体验怎么样,所以要把C端的运营思维引入到B端的产品和系统运维上。”
如陈金雄主委所说,数字化、智慧化医疗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发端的,必须满足高频、高效、高体验的使用要求。
医院的数字化转型不应该只是一场形而上的意识升维,更需要形而下的落地实践。因此,“系统运维+产品运营”是所有互联网医院需要补足的短板。
而C端的运营,正是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具备强互联网基因的医疗服务公司所擅长的。
按照京东健康的2022年中期报告,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其平台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31亿,比去年同期净增长了2270万,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咨询量超过25万。
“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和电商基因,让我们更关注用户体验,以及产品投入实际应用中的运营结果。”京东健康CEO金恩林说,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京东健康的交付不仅要能用,更关键的是实用和好用。
而提出发展数智医疗的目标,京东健康是要将数智化技术、大数据应用、运营支持、供应链管理等能力糅合在一起,以全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医疗行业和机构发展。
△京东健康CEO金恩林
“数智医疗已经成为驱动、引领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金恩林认为,医疗信息化与互联网两个行业的物理接触,如今到了加速产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了。
要如何帮助医院用2C的服务方式来运营B端的互联网医院,是这个化学反应最直接的观测点。
将互联网医院打造成为用户解决医疗健康问题的第一入口,是京东健康要帮助实体医院首要达成的目标。在深度链接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能力后,就可以实现服务范围和客群覆盖的两个拓展。
一方面是将医疗服务从治病拓展到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另一方面,客群覆盖也从患病人群拓展到亚健康、健康人群。
两个拓展无疑都会增加患者或者用户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依从性。这是传统线下服务很难做到的。反过来,线上服务又会带动医院的线下服务“出圈”。
2020年4月,天津南开医院与京东健康合作上线了“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覆盖内科、外科、中医、妇科、产科、儿科以及医技医辅科室的200余名医生,在线为用户提供服务。
关键在于这些服务不仅限于健康咨询、在线复诊、报告查询等常规内容,还提供护理到家和随访管理等“院外”服务。用户可以在线预约包含压疮护理、伤口护理、更换鼻饲管等16项上门护理服务。
“三分治,七分养”。治病之功,大部分院外。
2017年时,国家“十三五”老龄化健康规划中就呼吁打造覆盖用户在诊前筛查到诊后随访、康复等全流程的服务体系。
然而,尤其诊后服务不是不被医疗机构所重视,很多时候医院和医生早被院内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更何况服务成本高、患者到院难、依从性差。
有什么办法能改善每一个专科、每一个病人的临床结局?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
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为什么还能向院外市场输出医护资源?答案并不复杂:数智化的工具极大释放了他们的服务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服务半径。
在京东健康的技术加持下,医生、护士、药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服务提供者拥有不同功能的“智能助手”,为他们提供排班管理、智能日历、病种匹配、风险测评、智能CRF采集、数据治理等服务。
其实,已经有无数事例证明,数字化工具的诊后干预能提升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治疗结局、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相关代谢结果;同时,帮助医生快速积累高质量患者数据。
“我们致力于通过数智化工具,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做好覆盖全周期的医疗资源适配,以提高医护服务效率、延伸服务场景。”
金恩林说,帮助医院和医生服务于老百姓的健康,是以另一种方式践行京东健康“以用户健康为中心”的理念。
角色
“中台”服务者
互联网医疗诞生至今,已十余年。
在数字化发展趋势确立后,互联网医疗行业价值不断提升,而从各个公司发展经历来看,已经开始从局部痛点的创新改变,逐渐进入到推动医疗健康大生态的系统提升的阶段。
无论是金恩林所说的新引擎,或者陈金雄口中的战略引领阶段,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必须找到和明确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头部企业会基于自己的基础能力和比较优势来做战略选择。那么,要如何解读京东健康推举数智化医疗背后的角色定位呢?
借用互联网行业的术语,我们认为京东健康更像是医疗新生态里的“中台”服务者。
如果把整个医疗健康体系视作一个大生态组织,那么前台单元就是处在一线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后台则是医药、医保等服务要素资源。
“医疗、医药、医保”这三医联动之间,需要更具效率地组织协同关系,这就为“中台”能力突出的如京东健康这样的企业留下了最好的角色安排。
先来盘一下京东健康的基本能力:
依托京东集团强大的数智化供应链体系和技术能力,基于其长期积累的亿级用户健康服务经验和运营能力,围绕“智慧医院”和“区域医疗”两大核心场景,修成一套包括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应用能力在内的能力矩阵。
拥有如此能力矩阵,加之在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探索上的经验累积,京东健康向外输出“技术开放平台”“大数据应用体系”“运营支持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四个数智医疗解决方案体系。
技术、应用、运营、供应链,通过这四个关键词我们并不难读懂京东健康是针对医疗服务机构哪些能力短板或者需求,提供“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技术驱动医疗服务进步是医疗新生态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于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有着明确的作用。
京东健康的技术开放平台提供包括云影像、智能随访、阿瑞斯平台(帮助医疗服务机构快速搭建专属的互联网医院)、互医大脑等方案,解决了医疗服务机构技术升级的需求。
早先经历了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后,医疗机构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产,如何整合这些海量数据信息充分发挥出应用价值,反哺到医疗机构的发展当中是个大问题。
今年6月初,京东健康启动运营真实世界数据RWD平台。这个整合了患者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院内外数据的平台,能够为医生提供科研和临床决策的支持,还能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除了RWD平台外,京东健康还有包括AI合理用药、AI辅诊、数字疗法、医疗知识图谱等标准化的大数据应用产品。
传统线下医院的运营体系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实际上有着迥然不同的逻辑,同时也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
比如互联网医院需要更为全面和充分的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通过质控提升服务质量,还得形成标准化能力对外输出;在线上诊疗环节,要根据场景和病种的不同,形成一系列的流程规范。
在运营上,京东健康为医疗机构提供包括质量控制、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线上诊疗标准/共识、线上专科建设、智能客服机器人等解决方案。
打通院内院外服务场景,覆盖更多慢病患者,提升患者依从性是医疗机构对数智医疗的另一个重要的需求点,如何降本增效来实现这个目标?
京东健康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供应链管理体系”,涵盖慢病服务中心、面向尘肺&呼吸慢病、医院SPD医疗耗材供应链、医院后勤物资整合管理、社会办医疗机构采购等方向的解决方案。
虽然上述的解决方案大部分都是标准化的服务产品,但要面对不同需求的医疗机构,京东健康从一开始就在建设高度复用的中台能力、灵活的二次开发能力及成熟方案应用一件正常能力等,以降低交付成本。
“我们能通过一体化的交付模式,来为不同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数智医疗解决方案。”金恩林的这句表述中,其实京东健康中台服务者的角色明确无疑。
结语
过往,我们观察京东健康、平安健康、阿里健康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更多注意力是在其自生态的商业化能力或者技术逻辑上。
但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医疗新生态中,互联网医疗公司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变革者、赋能者、补充者……怎么定义其实并不重要,或许真的可能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互联网医疗仍旧是在探索和演进当中的新物种,理应有很多可能和理解。
京东健康选择数智医疗则是基于其作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医药商业领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运营服务能力,结合医疗机构与政府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梳理京东健康的数智医疗打法,也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医疗突破发展的一种新解法。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