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行业盘点,智慧城市注定是不可或缺的章节。
如果说智慧城市的“上半场”是从1到N,衍生出了一个个智慧化应用,赋予了城市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过长达三年的疫情洗礼,以及高质量增长的新趋势下,智慧城市已然迈入从N到1的“下半场”,由原先细分场景的智能化探索,进入到AI、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技术赋能的统一化管理。
只是从概念层面讨论的话,两个“半场”的说法多半会让人百思不解,寻找一两个有标杆价值的案例,可以说是理解智慧城市新内涵的不二法门。
比如入选人民网《数造新实体——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案例研究》蓝皮书的深圳市龙岗区,在昇腾AI等企业的赋能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造了“城市智能中枢”,通过人工智能算力和应用的共建、共享、共用,让外界看到了智慧城市的新潮向。
01 数治到智治的演变
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委员会公布的预测数据:到2022年前后,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看似惊人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智慧城市概念的蜕变:不再是城市治理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AI、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不断拓宽“智慧城市”的讨论范围,“智治”逐渐成为新的思路。
这也是龙岗“城市智能中枢”释放的第一个信号。
早在2019年的时候,深圳市龙岗区就与华为、云天励飞等伙伴达成合作,基于昇腾AI打造了人工智能融合赋能平台,也就是后来的“城市智能中枢”。有别于打造“大数据平台”的主流路线,昇腾AI采取了“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的建设理念,提供数据采集、算法标注、模型训练、推理应用、算法共享在内的一体化服务。
回到当时的语境里,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还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焦点,智慧城市的重心普遍在于数据打通,利用数据的互通互联解决问题,却习惯性忽略了一个先天不足:城市里的场景需求多且跨度大,倘若缺少基础的AI能力,业务需求响应会非常慢,而且算法精度难以持续迭代,往往会出现算法“上线”即“落后”的局面。
为了在深圳市龙岗区避免类似的问题,昇腾AI的解法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是聚焦基础,打造了从AI芯片、芯片使能、AI框架等根技术,到应用使能、开发平台等上层应用的基础软硬件,弥补了AI基础设施的短板;
二是开放平台,龙岗“城市智能中枢”提供了标准化接口,可实现快速算力适配,使能城运中台、应急管理、智能办事大厅等全场景城市AI业务;
三是携手伙伴,昇腾AI专注于基础设施,由合作伙伴提供视觉、OCR、自然语言理解等算法,灵活应对校园管理、视频安全、智慧小区等长尾诉求,以及城管、交通、应急、市监等城市核心场景。
结果印证了昇腾AI的正确性。
通过对重点路口进行摄像头巡检,仅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龙岗区的电动车头盔佩戴率从此前的79.07%上升到了92.38%;针对餐饮后厨卫生管理问题难发现、难管理等问题, 龙岗区通过平台智能算法实现了24小时监控;在智慧水务方面,龙岗区对易涝点进行积水检测,实时分析全区积水情况,并向主管部门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有效减少了事故灾害的发生……
正是人工智能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落地应用,昇腾AI为城市治理的效能提升不断注入“新动能”,让龙岗区变得越来越宜居。
02 赋能产业的新链路
“安居”是智慧城市的第一要义,但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要求下,“乐业”同样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一环。
毕竟城市经济的主脉络不断从工业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出现了工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工厂等新名词。智慧城市的使命不再局限于治理,已然上升到了产业转型、产业促进的高度。
作为智慧城市风向标的深圳市龙岗区,显然洞察到了智慧城市的价值所在,确切地说体现在两个务实的动作上。
第一个是“数据+算力+平台”一体化服务。不少人工智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数据匮乏、算法训练成本高、迭代周期长、缺乏工具化平台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成长空间。
龙岗区将人工智能的相关资源通过“城市智能中枢”开放给辖区内的AI初创企业,让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海量城市数据与真实应用场景,持续驱动算法模型的研发迭代,既帮助龙岗区解决了算法“上线”即“落后”的弊病,同时加速了辖区内初创企业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第二个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昇腾AI为龙岗“城市智能中枢”提供了标准化接口,让龙岗区有机会利用海量的政府数据,与科研机构、院校、企业等在科研攻关、创新创业方面相互成就。
比如深圳市龙岗区分别与鹏城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区产服集团及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城市量化管理研究中心、“政、产、研”大数据开放利用联合实验室,针对智慧治理、智慧警务、城市量化指标梳理、政务服务“知识图谱”等进行了一系列合作。
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龙岗区在大运AI小镇建设封闭式的“算法训练基地”,通过龙岗“智能城市中枢”与“算法训练基地”光缆直通、数据互联,在专属环境、数据脱敏等防护前提下,先后孵化出了智慧后厨、智慧小区等20多种算法,平均准确度从刚上线时的50%提升到90%以上,比企业以往的算法训练周期压缩了80%。
打一个比方的话,“城市智能中枢”不单单是打通数据与业务的桥梁,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产业转型的“智慧之源”,充沛的算力并非是少数大企业的专属,科研院校、初创企业也可以利用“城市智能中枢”拉近和算力的距离,进而在人工智能的产业新赛道上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智慧城市的建设显然不是单方面的政府行为,其实也是赋能产业升级的新链路,为产业向上打开了新窗口。
03 可复制的“龙岗模式”
把时间拨回到2012年,住建部在当年11月22日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鼓励申报智慧城市试点,旨在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截止到2022年,智慧城市的十年探索酝酿出了诸多样板,可回顾智慧城市试点的初衷,比“样板”更有价值的或许是可复制性。然而不同城市的文化不同、习俗各异,形成了千城千面的特点,一些城市摸索出的转型经验,已经探明的智慧化转型方向,能否在其他城市进行复制,很长时间内都是个未知数。
选择昇腾AI与深圳市龙岗区作为案例的原因恰在于此。
先从城市禀赋来看,深圳市龙岗区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外来人口占比近七成,也是改革开放中崛起最迅速的城市之一,城市治理的挑战一点儿都不比别的城市少,产业转型、长效运营的经验比大多数城市丰富。
以往谈及智慧城市的“模范生”时,远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新加坡等城市,经常被视为学习的对象,因为这些城市在顶层设计上相对有借鉴性。可当智慧城市进入到下半场、进入到深水区,需要的其实是可以直接抄的答案,深圳市龙岗区等在实战中脱颖而出的标杆,注定是绕不过的学习对象。
何况昇腾AI早已将“龙岗经验”凝结成了“龙岗模式”,沉淀出了“一平台、两开放、三赋能”的智慧城市方法论。
其中的“一平台”就是“城市智能中枢”,可以理解为城市的智能化底座,补齐了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设施的短板。有了智慧化的“土壤”后,就可以因地制宜地打造智慧化应用,并结合当地的产业需求进行智能化升级。
“两开放”代表的是政府数据的全面开放和AI算力资源的普惠开放,前者全面汇聚业务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物联网及视频数据、影像数据等,让“躺”着的数据按需利用;后者提供推理及训练算力资源,满足当地企业刚需。
“三赋能”即赋能城市治理、赋能产业汇聚、赋能行业升级,就像在龙岗区正在进行的,“城市智能中枢”在疫情防控、交警、城管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形成了“政、产、学、研、应用、生态”六位一体的产业汇聚,专门打造大运AI小镇“筑巢引凤”。
至少就目前来看,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结束多元试错的探索期,“下半场”将是智慧化升级的“竞速赛”,能否赶上智慧城市的浪潮,关系的不仅仅是城市治理的成败,还有城市的产业站位,甚至会影响下一个十年的经济底色。做一个预测的话,“龙岗模式”终将会被复制到一个又一个城市。
04 写在最后
城市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治理变革史、技术发展史、产业变迁史。
在人工智能主导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城市将不可避免地被人工智能所影响。也许在短短几年后,城市环境将越来越文明、城市交通将越来越通畅、城市监管将越来越完善、治理体系将越来越高效……而现在正是为城市“筑基”的时候,补齐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短板,已经是一种现在进行时。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近日,俄语地区矿业权威媒体网站"vnedra.ru"发表了一篇关于X射线矿石智能分选设备效果对比的研究报告。报告发表人是NorthernKatparLLP矿山总工程师KulmukhamedovG.K.先生以及首席执行官LigaiA.B.先生。NorthernKatparLLP矿山隶属于哈萨克斯坦Ta
近日,江行智能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通过国网电科院检测,此前,在国网2022年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专项检测中,仅16家企业通过检测,江行智能位列其中。两年内,两度得到国网专业权威机构认可,证明江行智能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已经是一款成熟、稳定、可靠的创新产品,可以为电力数智化提供
作者|曾响铃文|响铃说AI计算正在以新基建联动产业集群的方式,加速落地。不久前,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整体规划300P算力,2022年底首批100P算力上线投入运营,并实现上线即满载。这是昇腾AI在全国建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又一成果。以点对点突破的方式,AI计算蓝图加速展开。而与其他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在采访中,李军认为IAEPC不仅是一场“冠军中的冠军”对决,更是一次全球AI人才的线下交流盛会。大赛“史无前例”的吸引了全球青年科技精英汇聚香港,更加推动和普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作为大赛发起人方之一及裁判委员会负责人,施韩原与杜瑜皓接受了大赛主持人艾诚采访。裁判委员会主席施韩原分享了此次大赛的亮点,IAEPC首次引入创新赛道,探索选手如何与AI合作进行答题。裁判委员会副主席杜瑜皓认为,选手最终目标并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赛冠军选手之一。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选手认为与来自全球的参赛者交流是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科技与AI之前,选手们可以平等、开放、友好的交流。以下是采访实录(有删节):吴林林
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会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IAEPC联合发起人黄锦辉先生。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黄锦辉教授勉励年轻人要像懂中文和英语一样懂AI,
昨天新出了一个AI,据说比DeepSeek还牛,而截止到今早,已经有10万人在排队申请Manus邀请码了,而且它邀请码已经炒到10万了。这是北京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蝴蝶科技,创始人是一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90后毕业生肖弘,突然向全球宣布: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通用智能体产品出现了,名叫Manus
谣言肆虐,擦亮眼睛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