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火了后,很多人都在关注“国产ChatGPT”的名号究竟花落谁家。
事实上,名号不重要,体验才是王道。ChatGPT能够火成“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关键在于把体验提升到了新层次。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清楚产品背后究竟投入了哪些技术,要的只是独特且出色的体验,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的体验。
眼下,已经有一些国内企业入局ChatGPT所在的生成式AI赛道,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在痴迷于参数的军备竞赛,忽略了体验。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技术和体验上做到了兼顾。
4月17日,昆仑万维发布新⼀代千亿级⼤语⾔模型「天⼯」。它是由昆仑万维与国内领先的AI团队奇点智源联合开发的,即日起启动邀请测试。
相对来看,「天⼯」出现的速度在行业里并不是最快的,但在体验上是最为独特的产品之一。比如,它是国内⾸个对标ChatGPT的双千亿级⼤语⾔模型,在满足中国用户需求上的表现十分出色。
“国产ChatGPT”,已经有了清晰的模样。
更懂中文的“国产ChatGPT”
能不能满足中国用户需求,就看能不能回答带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一点财经》用三个“中国特色”问题进行评测,发现「天⼯」的回答都比较让人满意。
第一个问题是:“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是什么意思?,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梗,很多外国的大语言模型产品都回答得不够好,「天⼯」马上就给出了准确且生动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是:“大过年的,就别计较了”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更考验产品是否理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天⼯」也解释地非常到位。
第三个问题是:“骑车滑了一下,我一把把把把住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需要产品不仅会断句,而且还要对中文有深度了解,可以看到「天⼯」也解释地非常到位。
几番评测下来,相比许多同类型产品,「天⼯」更能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对指令的理解能力也呈指数级上升,反馈速度同步升级,整体的用户体验不俗。
用户体验的提升,可以分“产品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两部分进行。
前者指的是能够站在为用户服务的角度来设计产品,更能满足用户需求。后者指的是把服务变得像产品制造一样,能够可标准化、可复制化,可以让服务实现“规模+速度”上的提升。
面对当下一些生成式AI产品,许多中国用户诟病最多的其实“不懂中文”,这其实就是没有把握住产品服务化,而「天⼯」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在产品服务化之外,「天⼯」的服务产品化体验也较为出色。
生成式AI的关键之处在于“生成”,也就是能生成各种内容,提供帮用户干活的服务才算是优秀产品。
具体而言,这些服务包括书籍翻译、文案创意、报告创作等等,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指令应用到工作、学习、娱乐、创作等各种场景上,帮助用户解放双手和突破脑力极限。
比如,输入“做一份关于中秋节的品牌创意策划”,这需要生成式AI产品特别懂中国用户的需求。「天⼯」立马生成了一份创意品牌策划,甚至细化到了品牌视觉元素、宣传语、形象代言人,估计许多品牌策划的打工人要担心会失业了。
更为关键的是,「天⼯」具备超强记忆力,支持一万字以上的超长文本对话,支持20+轮次交互,而且拥有超强算力支撑(中国最大GPU集群),运算和响应速度更快。这意味着它能够批量、快速地生成大量作品。
从产品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两个层面上看,「天⼯」整体处于国内⼤语⾔模型产品的头部水平,文本写作在中文语境里有时甚至比ChatGPT表现更好,不过在逻辑推理上与ChatGPT有一定差距,当然后续快速迭代后相信差距会不断缩小。
就目前的评测体验而言,「天⼯」称得上是更懂中文的“国产ChatGPT”。
体验背后的“双重创新”
体验至上,并不意味着忽略技术。
技术是生成式AI产品的基础,没有它就如同在沙滩上建高楼,一推就倒。不过,技术并不是今天投入明天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自我迭代的过程。ChatGPT的爆红就源自不断迭代,在用户体验上持续优化。如果没有前几代的技术积累,不会有这一次的爆发。
说白了,生成式AI产品比拼的不是现在做什么,而是过去做了什么,并且做出了哪些创新。这考验的是企业在“延续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上的表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一条成长逻辑: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促进四种力量之间的良性循环,就会加快公司的成长。
昆仑万维旗下业务包括浏览器、社交娱乐、新闻、游戏等板块,和内容的关联性都非常强,所以对内容生成方面的技术进展一直非常敏感,早在2020年,昆仑万维就捕捉到了生成式AI带来的机会,开始在音乐AI领域投入。而奇点智源在GPT3诞生后,即开始在大模型研发上投入了大规模的算法和算力资源,并在2021年发布了百亿级大模型「瑶光」。
到了2022年,昆仑准备从音乐AI往多模态AI拓展,也明确了只有自研千亿级大模型,才能建立核心壁垒、掌握主动权。与此同时,奇点智源越发强烈地意识到千亿级大模型是AGI的一个突破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自研「天工」成了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这一次「天⼯」的诞⽣,也是延续性创新到一定程度后厚积薄发的结果。
当然,「天⼯」的诞生也有它的颠覆式创新之处。
在市场上现有的许多产品中,一般采取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其算法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算法。
在此基础上,「天⼯」首次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蒙特卡洛搜索树算法,这进一步提高了解码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让「天⼯」在复杂任务和场景中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响应指令,输出高质量回答,让模型“更懂人性更懂你”。
另外,「天⼯」采用的双千亿参数的超大规模结构,包括千亿基座模型和千亿排序模型,这让它具有了更高级的自主学习和智能涌现能力,从而能帮用户解答跨领域的问题和比较复杂的问题。
ChatGPT无疑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热潮,中国企业的脚步也跟上了。当然,市场是检验成败的最佳标准,要在市场上获得用户青睐必须首先在体验上过关,而体验的背后又是技术在支撑。
两条腿并行,缺一不可。
读者福利:《一点财经》获得了 5个邀请码,读者朋友们可以留言自己想和「天工」互动的问题,4 月 19 日 24:00 前评论点赞最多的5位读者朋友将获得邀请码。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2020年底,王慧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外界本以为这位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持续创业20年的人物即将告别创业舞台。但是,一个曾经多次创业,正值壮年的互联网老将心中的创业热情是难以熄灭的。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从实在智能最新发布的实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级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这款AIAgent真的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AIAgent构建到执行全自动化,持续进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实在智能重磅发布实
崔大宝|节点财经创始人进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势:资本市场,与之关联的概念炒不动了,英伟达股价动辄暴跌重挫,引发“泡沫戳破”的担忧;消费市场,BATH们的推新活动少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众的关注度降了……热闹的大概只剩下两场酣仗:自5月15日字节跳动宣布“以厘计费”,打响国内大模型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业单位发录取公告了!坏消息!他们没录你,录了个数字人。图片来源网络随着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机构开始用上了“数字员工”。甚至很多中国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也被这些数字人给捧上了。数字人捧上了“铁饭碗”简单翻看一下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录
黑芝麻智能敲钟后,港交所门口又有一些智驾芯片企业引发关注。据悉,近日地平线已通过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预计筹集约5亿美元资金。从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
8月21日,万众瞩目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5天,集“展览”“论坛”“赛事”于一体的机器人盛会,反映了当下机器人领域的繁荣生态。据官方统计数据,今年现场逛展观众高达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5%。机器人行业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火爆程度便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