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车展如期而至。
如果说往年的焦点还是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擂台”,2023年已然形成了一种共识:在“拥抱汽车新时代”的主题下,智能化成了毋庸置疑的风潮,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纷纷选择在智能科技上“秀肌肉”。
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华为、毫末智行、百度、小鹏等第一梯队里的“技术派”,无不在上海车展期间密集释放了新消息。而在这些科技企业的技术竞赛背后,智能驾驶距离规模化落地还有多远?
毫末智行:技术派迎来商业化跃升
根据魏牌蓝山DHT-PHEV在上海车展上的动态,即将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城市NOH功能。而首款搭载毫末HPilot3.0的魏牌新摩卡正在开启试乘,该款车型落地即可实现城市NOH功能。
城市NOH已经在保定和北京做大规模泛化测试,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将在100个城市落地。其中的城市NOH功能,正是毫末推出的国内首个可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在城市道路中识别红绿灯并控车根据导航和道路情况自主变道等操作。
为何毫末能够在智能驾驶的落地进程上跑赢巨头?或许可以从一个礼拜前第八届HAOMO AI DAY上找到答案:
毫末发布了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 DriveGPT 雪湖·海若,通过引入驾驶数据建立 RLHF技术,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现阶段主要用于解决自动驾驶的认知决策问题,终极目标是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毫末DriveGPT 雪湖·海若的成果也将首发落地在新摩卡DHT-PHEV上。
毫末在2023年1月发布了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智算中心MANA OASIS(雪湖· 绿洲),不但可以保证千卡任务连续训练数个月没有任何非正常中断,还通过自主研发的任务级弹性伸缩调度器实现了分钟级的调度资源。
同时还有毫末自研的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在经过一年多的应用迭代后,MANA 计算基础服务已经集成到MANA OASIS 中,MANA 感知和认知相关大模型能力统一整合到 DriveGPT 雪湖·海若中。
毫末智行是国内最早押注“重感知”的玩家,也是最早将智能驾驶量产落地的一家。在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的发展方向下,技术派的毫末正在领跑智能驾驶的规模化落地。除了技术上的先发优势,长城、魏牌、坦克等搭载城市NOH功能车型的量产,预示着毫末的商业化也将迎来跃升一步。
华为:智能驾驶“有图无图都能开”
赶在上海车展前夕,华为举行了nova 11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其中AITO问界M5系列作为压轴出场。
虽然是问界M5智驾版的发布,余承东却在演讲中将大半时间留给了智能驾驶功能的介绍。按照华为官方的说法,问界M5智驾版是首个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率先实现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带来无限接近于L3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
撇除掉一些品宣性质的信息,余承东在演讲中透露了两个核心信息点:
一是对高精地图的“放弃”,转向了感知能力。2021年的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还曾为高精地图站台,到了2023年同期的发布会上,余承东毫无掩饰地吐槽了高精地图的高成本,连高精雷达都被缩减到了1个。
二是智能驾驶的落地,预计2023年内覆盖45城。选择去高精地图后,华为在智能驾驶的落地时间上显然“激进”了许多,华为的城区NCA已经在深圳、上海、广州落地,计划年底时新增30个无图城市落地。
联想到智能驾驶行业的“路线之争”,在“扶不起”的高精地图面前,华为正旗帜鲜明地倒向“感知派”,同时也让外界看到,智能驾驶想要走出实验室,去高精地图的感知模式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百度:2026年智能驾驶完成市场“跨沟”
同样在上海车展前夕,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自2021年下半年组建后首次行业亮相,发布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相关新品。
有别于毫末和华为,百度并未完全放弃高精地图,而是基于高精地图产线推出了轻HD地图。主打的城市智驾Apollo City Driving Max系统,选择以“纯视觉+激光雷达”的方式实现感知冗,比行业通用的传统高精地图要“轻”近80%。
原因可以参考百度集团副总裁储瑞松在媒体采访时的观点:“我们判断完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路线可以走通。长期基于DEV极其巨大量的数据来加强高精地图的实时感知和决策,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走通的时间绝对不是今年或者明年。“
尽管选择的技术路线不同,对高精地图的价值认知存在差异,但百度并未否认高精地图的局限性,而是希望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我们主要通过加强算法、减少对于道路要素的依赖,这让高精地图规范,和传统的高精地图相比少了接近80%,可以比较快的速度采图、建图,而且可以在多个城市里面有合理可接受的成本推广开来。”
至于智能驾驶的落地时间,Apollo City Driving Max预计将在2023年内量产,同时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表示:智能驾驶从“初期市场”向“早期大众市场”的跨沟已经开始,未来3年是智能化的关键窗口期。预计到2026年,当智能驾驶完成市场“跨沟”后,没有智能驾驶能力的汽车将难以进入用户的购车清单。
小鹏:推出无人驾驶前最后一款车
造车新势力中对自动驾驶热情最大的小鹏,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小鹏G6,并定义为小鹏实现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
不只是在产品宣传中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小鹏对于G6的卖点提炼,也将重心放在了智能驾驶上。
比如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被频频提及,同样是视觉为主,雷达为辅的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路线,可实现城区完成转向掉头、变道超车、绕行障碍,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等能力。
不过在XNGP的落地进程上,小鹏暂时分成了三个阶段:
2023年上半年开放第一阶段能力,即在广州、深圳、上海使用城市NGP,开放直行红绿灯识别起停、跨线绕行障碍等能力;2023年下半年开放第二阶段能力,在无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开放自动变道、超车、左右转的能力;2024年进入终极阶段,从起点停车位到终点停车位,全程都可以使用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即便在落地时间上稍晚于毫末和华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智能驾驶的信心绝不属于后者:XNGP在2023年实现高速场景每千公里接管次数小于1次,2025年实现城市场景每百公里接管次数小于1次。最近三年时间,会在大部分城市的绝大部分场景,让外界看到自动驾驶可以低成本且比人开要安全数十倍的能力进行进化。
综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进入落地期
在上海车展上秀智能驾驶肌肉的不只有这四家,鉴于篇幅原因不再一一赘述。可以看到的一个鲜明趋势是:自动驾驶在2019年后的路线之争逐渐有了结果,以毫末为代表的“感知派”正在赢取最后的胜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几乎每家企业都创造了各自的概念,但现阶段对于智能驾驶的定位非常相似,即在城市道路上实现某种程度的自动驾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毫末的“重感知”路线,不过度依赖高精地图,让车辆依靠自身融合感知,完成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实现短时间大范围城市的覆盖。
或许和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还有一些距离,但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已经是一种现在进行时,自动变道超车、红绿灯识别与控车、复杂路口通行、无保护左右转等高阶驾驶体验,即将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
做一个预测的话,在毫末、华为等第一梯队的推动下,城市NOH将掀起一场“百城大战”,智能驾驶已经进入到了新赛段。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