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在《AI 时代已经开始》的文章中提到两次革命性的技术演示:
第一次是1980年,名叫Charles Simonyi的年轻人向盖茨展示了图形用户界面(GUI),而后诞生了Windows,开启了长达30年的互联网浪潮;
第二次是2022年,OpenAI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原先需要两三年的生物学挑战。盖茨回忆了与OpenAI的初期合作,直言AI和互联网一样具有革命性。
之所以再次提及一个月前的“旧闻”,源于刘德华的“五四视频”。虽然刘德华和比尔·盖茨身处不同的行业,但他们对于年轻人的态度惊人的相似:“我们要多为他们创造新的可能,因为每一次机会都是他们生长的土壤。”
当生成式AI的浪潮愈演愈烈,无数年轻创业者已经拿起冲浪板“get in the water”,一场新的创业潮正在上演。
01 年轻人,寻找机会窗口的“海狼”
加拿大的温哥华半岛上有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每一次风暴过后,饥饿的“海狼”们都会忍受着低至零度的海水游到近海,寻找被冲上岸的海豹尸体,路途不可谓不波折辛苦,却可以让“海狼”们饱餐一顿。
有人习惯将年轻的创业者比作“海狼”,因为他们对机会窗口的嗅觉非常敏锐,善于抓住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时机。
也许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年轻人在某种程度上被贴上了冲动、莽撞、缺少耐心的标签,和有背景、有资源、有经验的“前辈”相比,年轻人人创业往往九死一生。就像《第一财经》的统计数据,2019年前3年初创公司的存活率不到1%。同样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在于,过去20多年的互联网浪潮,搅动风云的常常是年轻人。
即使不考虑马化腾、丁磊等古早时代的互联网创业者,单单是移动互联网十年,依然不缺少改变了十几亿人生活习惯的“年轻人”。
2012年开始筹备“今日头条”时,张一鸣还是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工程师,却已经有过四次创业经历。彼时新闻资讯的分发权牢牢掌握在新浪、搜狐、百度等巨头手中,似乎并没有属于今日头条的机会。
但在张一鸣看来,互联网的信息爆炸导致了信息超载,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应该是传统的人工编辑,而是智能和个性的自动化推荐,最终背景、资源和经验皆逊于当时巨头们的字节跳动,先后孵化出了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TikTok等现象级APP,悄然改变了几亿人的信息获取习惯。
比张一鸣的经历还要“彪悍”的,是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早在2009年的时候,还在读研究生的张旭豪就与同学一起创办了饿了么。那时候“千团大战”还在继续,饿了么则完全消失在聚光灯外。
拐点出现在2013年11月,名不见经传的饿了么拿到了红杉资本、经纬创投等机构的2500万美元投资,刚刚打赢团购大战的美团被迫推出了美团外卖,“外卖大战”一触即发。时间来到2018年4月,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功成身退”,但“叫外卖”已经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就餐方式。
可以找到的案例还有很多,或许他们只是年轻人创业的幸存者,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年轻人的创业精神。不同于所谓巨头们的瞻前顾后,每一次机会出现时,在浪尖上翻腾的总是有活力、有想法、敢折腾的年轻人。
正如一位年轻创业者的信条:“相信你的东西,你就是看见了它,然后你把它做出来了。”同时也佐证了刘德华在五四视频中的观点:“他们像您过往一样,怀揣梦想,摩拳擦掌;他们像您过往一样,一直在坚持,期待支持。”
02 年轻人,注定是生成式AI的主角
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生成式AI的风口初起,外界习惯性地把注意力留给了那些有话语权的巨擘。
自称不懂AI的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出资5000万美元成立了光年之外,据悉4月初启动第二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前搜狗CEO王小川在4月初官宣创办AI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目前已经获得5000万美元启动资金,旨在打造中国版OpenAI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
和历史上的许多次创业浪潮一样,最先被注意到的,常常是自带光环的巨头和明星创业者,可最终成败的关键,仍在于能否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堪称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生成式AI自然不会例外。
比尔·盖茨在给AI站台的同时,也曾严肃的告诫投资者:“当前AI产业的发展轨迹就像早年互联网泡沫期,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死胡同数量将相当可观。”其中的“死胡同”正是创业的方向,一旦赌错了方向,再多的舍命狂奔也只是泡沫,年轻人和明星创业者其实在同一起跑线上。
大抵也是比尔·盖茨青睐OpenAI团队的原因所在。盖茨和微软并非是OpenAI的早期股东,在2016年前后不乏“窃取”想法自主研发的机会,但微软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抛出合作的橄榄枝。除了向OpenAI提供算力,微软在2019年7月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并在2023年初主导了100亿美元的B轮融资。
借用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陆奇的观点:“创新,尤其是创业公司落地,它永远是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组合。在落地的过程中,对需求理解的把控,掌握和满足需求的方法是一切当中最重要。长期一定是技术驱动为主,但在落地的时候对需求的拆解、分析、梳理,把控好需求,是一切的一切。”
沿循这样的逻辑,年轻人注定是生成式AI创业浪潮里的主角。
不管是巨头的AI部门,还是明星创业者组建的新团队,一个典型的特色就是“人海战术”,似乎只有四五十人的规模才能做成某件事情,以至于要开出500万元的年薪招聘技术服务人。但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一种新型的创业公司形态正在诞生,按照Every 的创始人 Nathan Baschez的说法:smaller、faster、cheaper and weirder(更小、更快、更便宜、更奇怪)。
直接的例子就是图片生成模型 Midjourney,一款千万级日活的现象级产品,团队只有11位全职员工,1位创始人、8位研发人员、1位法务、1位财务,不但没有产品经理和销售,就连中坚力量的研发成员,有4位还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甚至都不是所谓的世界级名校里的学生。
生成式AI所冲击的,不只是生产力,还有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年轻人恰恰是思维最跳跃的一群人。
03 年轻人,更需要“给坚持以支持”
把视角再拉近一些,顺着生成式AI浪潮“下水”的不止王慧文、王小川等人,一群群充满想法的年轻人早已开始行动。有别于明星创业者想要打造“中国版OpenAI”的宏大目标,年轻创业者更忠于自己的想法。
比如一位名叫wong2的网友,在ChatGPT发布4天后,用半个周末的时间写出了ChatGPT for Google的浏览器插件,允许用户使用浏览器搜索时同步显示ChatGPT的回答。目前ChatGPT for Google在chrome里的下载量已经超过200万次,据传wong2靠这个业余时间开发的插件赚了上百万。
现在 wong2 正在开发另一个名为ChatHub的chatbot聚合客户端,允许用户在一个应用里使用多种chatbot,包括ChatGPT和new Bing Chat,后续计划集成Google Bard、文心一言等同类产品。
再比如1995 年出生的Jiayuan,2014年开始在Github上参与开源项目,2022年9月离职去做Web 3 的项目,ChatGPT发布后开始运营 “Copilot Hub”项目,用户通过上传资料建立自己的AI助手,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一个名人,其中 “AI 版的乔布斯”是目前对话最多的角色。
目前 “Copilot Hub”已经上线两周多时间,没有营销推广的情况下已经有近2万注册用户,超过2300位用户创建了自己的AI助手。虽然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但已经让不少人看到了AI带来的价值。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创业项目并不算“性感”,没有自研的大模型,更像是是基于GPT的Prompt工程;没有诱人的创业故事,就连应用的天花板都肉眼可见;没有成熟的创业路径规划,甚至只是业余时间的作品……
可正如陆奇的判断:“对初创团队,工具能帮助探索方向,加速想法的迭代、产品的迭代,甚至资源获取。”生成式AI的浪潮才刚刚起步,难能可贵的正是想法和行动力,这恰恰是年轻创业者的优势所在。
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年轻创业者的表现还有些稚嫩,但他们充满斗志,充满野性,充满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作为创业路上的“过来人”,需要给年轻人的坚持以支持,并非只是纯粹的投资。
就像刘德华在五四视频里的呼吁:“作为过来人,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支持,和他们一起更好的坚持。”作为品牌方的奥迪,也在以实际行动支持年轻创业者,譬如新奥迪A8L引入了2.0T发动机,正是为了满足年轻创业者的需求,通过降低购车门槛的方式,让年轻人也能拥有与生俱来的A8气质。
不管怎样,生成式AI的机会窗口已经打开,大批年轻人像“海狼”一样迅速进场,在肉眼可见的时代红利面前,他们比“海狼”还要坚强。也许他们的梦想不够“伟大”,只想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却是时代精神高度凝聚的符号,他们的梦想、追求和努力,需要被“过来人”看到并支持。
04 写在最后
诚如一位投资人在朋友圈感慨:资本对科技行业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在真正的技术和商业天才面前,资本从来都是蹭蹭上车的。
这句话似乎只能同意后半句。因为在每一次创业浪潮中,年轻人永远都是弱势群体,哪怕他们有技术和商业上的天才,也需要被放在镁光灯下才能被看到,在他们的羽翼丰满前,需要把更多的年轻创业者,给年轻人更多的时间与机会。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2020年底,王慧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外界本以为这位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持续创业20年的人物即将告别创业舞台。但是,一个曾经多次创业,正值壮年的互联网老将心中的创业热情是难以熄灭的。
苹果16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专门给中国人用的,准备用百度的AI,还要交钱。第二个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都可以用。以后都这样了。好,问题就出在这,苹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现问题了,新闻连起来看,才能明白其中含义。新闻一: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初步接洽,考虑将二者的AI模型
“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从实在智能最新发布的实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级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这款AIAgent真的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AIAgent构建到执行全自动化,持续进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实在智能重磅发布实
崔大宝|节点财经创始人进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势:资本市场,与之关联的概念炒不动了,英伟达股价动辄暴跌重挫,引发“泡沫戳破”的担忧;消费市场,BATH们的推新活动少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众的关注度降了……热闹的大概只剩下两场酣仗:自5月15日字节跳动宣布“以厘计费”,打响国内大模型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业单位发录取公告了!坏消息!他们没录你,录了个数字人。图片来源网络随着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机构开始用上了“数字员工”。甚至很多中国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也被这些数字人给捧上了。数字人捧上了“铁饭碗”简单翻看一下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录
黑芝麻智能敲钟后,港交所门口又有一些智驾芯片企业引发关注。据悉,近日地平线已通过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预计筹集约5亿美元资金。从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
8月21日,万众瞩目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5天,集“展览”“论坛”“赛事”于一体的机器人盛会,反映了当下机器人领域的繁荣生态。据官方统计数据,今年现场逛展观众高达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5%。机器人行业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火爆程度便可知